一覺醒來發生了什么 04月22日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雅潔 上海鋼聯發布的碳酸最新數據顯示,9月15日,鋰再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均價較前一交易日下跌0.15萬元/噸至19.2萬元/噸,次跌車企一覺醒來發生了什么 04月22日氫氧化鋰、破萬部分鋰電池廢料價格也有所下跌。人士
鋰是合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上游資源,“鋰礦—碳酸鋰—正極材料—動力電池—新能源”構成了圍繞鋰原料的區間整個鏈條,而碳酸鋰的高于價格,則是碳酸產業鏈條上最具代表性的風向標,在動力電池中,鋰再碳酸鋰的次跌車企成本占比達到50%左右。
其中,破萬電池級碳酸鋰是人士鋰電池的重要原材料,主要用于磷酸鐵鋰、合理鈷酸鋰以及部分三元鋰類的區間一覺醒來發生了什么 04月22日正極材料;工業級碳酸鋰則主要應用于傳統陶瓷、玻璃等行業。
一家汽車企業的新能源板塊負責人測算表示,2023年8月,其所在集團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利潤率,正在緩慢上升。
利潤格局生變
在連續幾日的價格波動中,碳酸鋰價格再次跌破20萬元。至此,“金九銀十”的碳酸鋰市場預期未能成型。
之前的9月8日,上海鋼聯數據曾顯示,電池級碳酸鋰均價下跌3000元,至19.85萬元/噸,當時算是年內第二次跌破20萬元關口。
更早跌破20萬元關口發生在2023年4月,同樣根據上海鋼聯數據顯示,彼時的電池級碳酸鋰均價下跌至19.9萬元/噸,較去年11月約60萬元/噸高點跌去約67%。
作為動力電池的重要原材料,從2021年開始,鋰價格在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推動下,一度進入史詩級別的上漲,一年內上漲超過10倍。
連續的價格飆升,給產業鏈條前端的企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相比之下,后端的行業企業,利潤空間顯得相對有限。
但是,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鋰價出現松動,在2023年這一趨勢更加明顯,2023年碳酸鋰價格已經累計下滑超過10%,距離2022年高點,下降幅度則超過20%。
一家汽車企業的新能源板塊負責人已經感受到了碳酸鋰價格下跌帶來的利潤格局的變化。碳酸鋰價格的下調會帶動動力電池成本下降,促進電池產業鏈健康有序發展的同時,會給新能源汽車企業減輕壓力,產業鏈利潤分配更趨于合理。
具體來看,隨著碳酸鋰電池價格的走低,動力電池成本下降,的確會擴大車企的利潤空間。在碳酸鋰產能的釋放和價格持續下滑影響下,供需關系也會得到平衡。動力電池成本下降,有利于利潤空間的提升,短期內還可以幫助新能源車企降低生產成本,擴大規模。
一名長期跟蹤鋰礦研究的人士也認為,價格下跌,對后端來說一定是好事情,之前價格高昂,應用端成本不好測算,材料端、電池端都賺不到錢,前端和后端利潤分配不均,不可持續,也不利于產業健康發展?,F在,如果能穩定住目前的價格,對整個產業有利,每個領域都可以分得一部分利潤。
趨勢與問題
對于未來的碳酸鋰價格走向,上述研究人士給出的預判是,維持在17萬元左右比較合適,而上述車企負責人給出的價格區間是不高于15萬元為宜。
他進一步表示,碳酸鋰價格的未來走勢,主要仍取決于鋰鹽供需關系、政策環境、上下游行業發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鋰價可能依舊會出現下行態勢,但是考慮到市場實際供需情況、政策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鋰價仍有可能出現波動。
從產業鏈條的后端來看,動力電池這一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在主機廠占據比較重要的作用,現在看來,由于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的波動,使得二者的關系也在發生變化。過去,主機廠更強勢,掌握零部件企業的話語權,隨后電池供應鏈緊張后,電池廠的話語權不斷增強,最難的時候很多車企提前向電池廠預付款,目前又出現電池企業反向跟車企合作鎖單,一系列變化,都在重塑著這一產業鏈條。
根據上述研究人士的調研,后端企業大部分還是希望能回到2012年之前的市場水平和價格區間,但實際上是回不去的。在現有的市場產業鏈條中,如果價格太低,也不利于產能和市場供需之間的協調運作。
下一步,他建議要全產業鏈考慮問題,不能只從前端,或者從某一個領域去考慮問題,價格不穩對于投資者、生產者來說,比如正極材料企業,都會令他們產生觀望心理,不會大規模投資,不然風險會很大。同時,對于電池企業而言,如果單純依賴原材料價格帶動動力電池成本下降并非首選,還需持續通過技術升級來降本。
除了價格因素,該研究人士還提醒相關企業關注冶煉端環境污染的問題,包括大量尾渣的處理問題等。一旦處理不當,對未來整個生產的判斷會有致命影響,令生產受阻,延誤碳酸鋰產能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