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渝論一個叫做于文亮的兩江小伙兒爆紅網絡,在他的渝論激發創新活力 專家學者共話知識產權與高質量發展視頻中,都是兩江尋常而平凡的日常點滴,自拍角度隨意,渝論絲毫沒有表情管理,兩江視頻制作粗糙,渝論但每一條都透露著肆意與自信,兩江偶爾“發發瘋”,渝論不到半個月的兩江時間漲粉200萬。
比于文亮視頻更精彩的渝論,是兩江視頻評論區:長相普通的男男女女曬出不加美顏濾鏡的自拍,分享在別人看來不足為奇的渝論小成就,而陌生的兩江網友之間以互相點贊表示鼓勵。對比“要不要發朋友圈的渝論激發創新活力 專家學者共話知識產權與高質量發展糾結”:發得太頻繁,會不會顯得不夠深沉、成熟?發這個會不會太裝?發那個會不會顯得太愛秀?反正發了也沒人點贊......于文亮評論區這種“放飛自我的美”,成為一種有力的提醒:原來大家都相信,“普通”也是有價值的。也讓人重新思考社交媒體時代,個人生活與對外展示的關系。
在修圖和濾鏡流行的時代,我們應該警惕過度依賴用社交媒體營造“人設”。一方面人的注意力有限,不一定有太多人關注你;一方面社交平臺注定是不全面的展示,不需要承載太多的意義,能對你的生活產生持續影響的人,不會通過單一的窗口了解你。發與不發,純屬個人習慣與喜好,認清這一點,才能拒絕互聯網時代的“精神內耗”?;貧w到線下,可以基于自我提升去吸收別人的意見,而不要花太多時間去關注別人對你的看法。
把自我展示做為一種真誠的表達,相信自己的價值判斷即可。人的價值感應該是基于自身的橫向比較,而不是漫無邊界地去對標他人。很多普通人,總難免被“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人出生就在羅馬”“人外總有人,天外總有天”的現實所打擊,覺得自己的生活乏善可陳,非常希望得到認可,卻又缺乏展示自我的信心。但平凡從來不是“不夠努力”“不夠上進”的代名詞,平凡是努力后選擇自我和解,平凡是“自有自己一番小天地,只與知音曉,無需與外人道”......哪怕是在別人看來不值一提的小進步、小成就,對你來說,就是真切的“了不起”,是值得向愛你的人分享的小確幸。
于文亮的走紅是否偶然我們不得而知,這樣的“普通”也許是一種包裝,卻意外地撕開了一個口子,讓一種無比真實的社會情緒涌了出來,如果他能啟發和鼓舞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克服“平凡的自卑”,認識到:你的人生沒有那么多觀眾,不妨大膽些,那就是最大的意義。
作者:楊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