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0隨時隨地精致養生!小熊電器養生壺掀起主動養生新風潮...
- 21:54服貿會釋放對外開放信心 共促世界經濟復蘇...
- 16:56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原副司令員焦小平被決定逮捕...
- 15:44央行再次打開降息通道 MLF利率下調15個基點...
- 2:46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三部門 發布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典型案例...
- 13:49醫藥反腐中多地啟用“廉政賬戶”:鼓勵繳款人用實名存入...
- 12:58從SHEIN看服裝產業小單快反模式背后 柔性供應改變了什么?...
- 22:171至7月陜西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618個...
- 8:592023年深圳消防安全管理員技能競賽啟動,榮譽與獎勵等你來!...
- 4:29教育日報...
- 22:2390后作家七月新番去世,代表作《秦吏》《漢闕》...
- 11:30稀有貴金屬要被取代?全新鉻化合物豐富又便宜 可用于顯示屏或生物燃料...
- 20:51蒙古國新增3例鼠疫疑似病例...
- 11:55老年人高峰期乘地鐵該不該免費,并沒有標準答案...
- 15:35河南省秋作物收獲超九成 玉米收獲已達96%...
- 2:44旅客稱坐江蘇揚州東站按摩椅因未掃碼被攆走 車站:系按摩椅公司設置...
- 2:18忠縣一貨車卸載石材時貨物傾斜 2名被困者經搶救無效死亡...
- 24:42二季度騰訊增長趨勢鞏固:凈利同比增長33% 上半年研發投入312億元...
- 0:512023博鰲健康產業論壇即將舉行...
- 22:51??????????????2.8??? ????????????????...
一覺醒來發生了什么 04月21日
首頁 > 時事經緯 > 正文大同未成年人欺凌事件背后的大同警示2023-09-26 18:29:02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關于校園欺凌的未成問題,很適合套用正在流行的年人一覺醒來發生了什么 04月21日《大夢》中的那句沉重之問:該怎么辦?
這些年來,關于這一問題的欺凌討論汗牛充棟。從學校、事件示家庭、背后社會等相關責任方該如何各司其職,大同從教育規訓、未成法律懲戒、年人心理矯正等多個維度又該怎么對癥下藥,欺凌專家、事件示學者、背后媒體等各種建議、大同一覺醒來發生了什么 04月21日對策也著實不少。未成
遺憾的年人是,校園欺凌事件仍然接二連三發生,每一次見諸媒體,幾乎都會引發輿論海嘯。令人憂心的是,雖然目前缺乏宏觀上的權威數據佐證,但從網上披露的一些個案看,有些校園欺凌的惡性程度和性質早已超乎公眾正常認知的小孩子打架這類“欺凌”,正滑行在犯罪的邊緣。
譬如,最近備受矚目的大同大成雙語學校未成年人欺凌事件,可以說駭人聽聞。欺凌者行為之惡劣、手段之暴戾,無不令人不寒而栗。我們甚至不愿再復述那些無恥而殘暴的行徑,難以想象這竟然是兩個十歲左右的孩子所為。
在經過多日調查后,9月26日,大同當地多個部門組成的聯合工作組公布了調查情況,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相應的處罰。但這份通報不但未能平息大家的怒火,反而讓輿論再次沸騰。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公眾普遍認為,對欺凌者的處罰太輕了。
這不是個案,幾乎已經成為各地處理此類事件的“通病”,以至于大家紛紛吐槽“未成年人保護法已經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保護傘”。對這種普遍的聲音,各方不能再視而不見了,要有所行動。
“年齡不應是違法犯罪的擋箭牌和護身符”不能成為一句口號。就以此案為例,“訓誡、心理輔導、行為矯治”這樣的“處罰”公平嗎?合理嗎?考慮到當事人年齡因素,不能進行刑事處罰,那是不是可以考慮嚴肅追究施害者及其監護人的民事法律責任呢?
依法辦案無可非議,但對待校園欺凌這類事件,相關部門應首先認識到一點,必須把保護和救濟受害者放在核心位置。一方面,要開辟特殊渠道、通過多種方式為受害者提供最大可能的幫助,讓他們能盡快走出陰影;另一方面,“子不教,父之過”,就是要對施害者及其監護者給予有力的懲戒,這絕不僅僅是對受害者的一種撫慰,也是對那些潛在的施暴者給予一個警示。
不止于此,在校園欺凌中,學校的角色極為重要,如何擺正自己的位置?考驗師德公正、師道尊嚴。有些學校甚至個別教育主管部門總是有一種“家丑不可外揚”的心理,出了事,不是想著如何幫助受害的學生,而是先琢磨怎么“滅火”,總是在家長之間和稀泥、當和事佬。
一些家長求告無門,只能訴諸媒體,“把事鬧大”。其實,但凡有合理通暢的溝通渠道,哪個家長愿意在大庭廣眾之下不顧斯文、不顧尊嚴地哭訴這種事?這無異于是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這樣的學校就是給神圣的“教育”二字抹黑。
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不少人包括一些教育行業的從業者,對于校園欺凌仍然缺乏足夠的重視,甚至沒把它當回事。還以此案為例,受害者在學校遭受如此惡行,時間一年有余,相關老師、班主任都沒有覺察嗎?如果沒有,那就是嚴重的失職。如果有,沒有立即采取行動,那就是對惡行的縱容,簡直枉為人師。絕不能以解職、辭退“大而化之”。
最后還要回答一下開頭的問題,該怎么辦?
長期以來,對只看年齡來劃分刑事責任和法律責任,社會各界一直有比較密集的討論。茲事體大,確實需要審慎對待。但必須提醒的是,當今信息時代,未成年人獲取信息的途徑、效率、能力已經超乎想象,有些孩子成熟得異常迅速。像此案中兩個“小惡魔”的行為,還有之前逼同學吃糞等暴行,已經遠遠超出了成年人正常理解的范圍。對這些新問題、新現象、新趨勢,立法是不是應該跟上時代呢?
原標題:大同未成年人欺凌事件背后的警示
編輯:周楊
責編:廖異
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