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財政部、證監會:強化上市公司及擬上市企業 內部控制建設...
- 21—7月市級重點生態環保項目完成投資逾80億元同比增長24.5%,投資進度63.2%...
- 3蔡司首發新能源汽車電池白皮書,為動力電池高質量管控"續航"...
- 4醫藥反腐涵蓋哪些領域?集中整治哪些問題?國家衛健委回應...
- 5有問必答,馬蜂窩北極星攻略社群在線為十一旅行“保駕護航”...
- 6“光明行”,勇擔“睛”彩使命 鑄就時代新功——致敬第六個中國醫師節...
- 7百發之后再出發!長四丙成功發射高分十二號04星...
- 8【渝論】青年說...
- 9醫療行業自律發展倡議發起,輕松集團輕松籌與頭部企業的共創之旅...
- 10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稱“月球...
- 4:43338.8萬輛!中國汽車前三季度出口量超去年全年...
- 9:54兩部門預撥5億元國家蓄滯洪區補償資金...
- 4:25醫藥反腐涵蓋哪些領域?集中整治哪些問題?國家衛健委回應...
- 2:37湘村鄉品閃耀星城,臨武縣特色農產品進城助力鄉村振興...
- 22:29國家統計局: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持平 環比上漲0.2%...
- 6:48寶利德會員卡融合全球優質資源優雅而至,入會即享至高7萬價值禮遇...
- 0:37河南鄭州一特斯拉沖撞多輛私家車,一被撞車司機:下車買水逃過一劫...
- 6:51華凌x斗羅大陸“潮電神裝競技館”高燃開張,助力魂師修煉新魂技!...
- 16:15未來科學城企業代表試乘北京地鐵17號線北段,試乘體驗首次曝光!...
- 20:48湘村鄉品閃耀星城,臨武縣特色農產品進城助力鄉村振興...
- 14:18????????????58.6% ?????????е????????????...
- 23:54“最熱”暑期檔 重慶旅游玩出新花樣...
- 11:47實拍黑龍江七臺河龍卷風:細長風柱從云層鉆出,蜿蜒著連接天地...
- 15:16追憶!“友誼勛章”獲得者伊莎白?柯魯克的重慶情緣...
- 2:44曹操出行:一鍵好空氣 幫你消除暈車煩惱...
- 14:57“抄底資金”逢低加倉 A股迎來布局窗口期?...
- 3:13【國藥維新沙龍】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新藥臨床試驗...
- 17:44射擊世錦賽中國隊再添兩金 拿滿氣槍奧運席位...
- 19:50OLAFF珠寶與北京莊園戰略“牽手”,打造極致產品和服務體驗...
- 3:12岸田文雄視察福島第一核電站...
泰國女子用氰化物謀殺13名債主
經濟觀察報 記者 丁文婷 在上海陸家嘴一間高層辦公室內,律所樓一尊青銅鼎方正地擺在落地玻璃窗前,大步窗外,搬進泰國女子用氰化物謀殺13名債主東方明珠、甲級上海中心大廈、寫字金茂大廈等地標建筑盡收眼底。律所樓作為上海一家百人律所的大步負責人,張正的搬進辦公桌上擺著中介送來的各類甲級寫字樓的租金報價,他正考慮著租約到期后律所的甲級去留。
近10年來,寫字張正的律所樓律所經歷了4次搬遷擴租。2012年,大步律所從普通寫字樓搬遷至陸家嘴的搬進一幢甲級寫字樓,租賃面積也增加了近200平方米至600多平方米,甲級更大的寫字邁步在2019年,律所擴張至1000多平方米,2021年,又在同層拿下數百平方米的辦公面積。
這是大多數律所的行走軌跡——不僅租賃面積不斷擴張,也從散落在上海各處的名不見經傳的乙級寫字樓向城市核心區的甲級甚至超甲級寫字樓進發。
在寫字樓租賃需求疲軟的當下,這種進發顯得愈發耀眼。
根據世邦魏理仕數據,2023年上半年,寫字樓新租需求中,專業服務業需求已經上升至與金融機構相近水平,分別占總新增需求的18%和20%,而專業服務業的新增需求中,咨詢及律所占比較多。
這一變化也被中介機構多名一線業務人員察覺,但更多疑問被提出,泰國女子用氰化物謀殺13名債主為什么會是律所?
攻城略地
“近幾年,除了律所,很少有哪個行業對市場新增需求的貢獻這么突出。”仲量聯行上海商業地產部浦東團隊負責人王岳告訴經濟觀察報,律所是對市中心甲級寫字樓凈吸納量貢獻最大的行業之一。
根據世邦魏理仕統計,2021年和2022年,律所在上海全年新租面積分別為2.8萬平方米和3.6萬平方米,而2023年上半年,律所新租面積就達到了2.2萬平方米,在總新增租賃需求中的占比也從2021年的1.9%增長至2023上半年的4.1%。
變化最早萌芽在4年前。王岳表示,2019年以前,除了幾家頭部大律所,大部分律所都不在其所在機構監控視線內。2019年后,交易開始頻繁發生。王岳生動地描繪了這一變遷:他們正踏著大步,成批地進入到甲級辦公市場。
這也給中介機構帶來了商機,一位從事寫字樓租賃業務十幾年的人士感嘆,近幾年,僅其一家機構,每年都能成交4-5單律所租賃交易,“幾乎都是整層整層拿”。
根據世邦魏理仕統計,2018年-2022年年底,上海甲級寫字樓內,律所的承租面積從21.5萬平方米增長至34.3萬平方米,同時,甲級寫字樓中律所的數量也從2018年底的194家增長至2022年底的239家。
這意味著,在上海,平均每年都有超過10家律所完成向甲級寫字樓的遷移。
當前,許多行業選擇縮減或謹慎維持辦公面積,律所的擴張顯得格外突出。王岳對律所的這些變動如數家珍:如2021年,上海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從裕景國際商務廣場搬到富士康大廈;2022年12月底,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從虹橋的萬都中心搬到了上海中心大廈;2021年,觀韜中茂律師事務所從協泰中心搬到尚嘉中心,2022年又擴租了一個樓層;中聯律師事務所上海辦公室在長泰國際金融中心原本是1000多平方米,搬到富士康大廈后面積翻倍,2023年又擴租了富士康大廈的21層整層。“可以說,TOP10-20的律所,大部分都在近2-3年進行了搬遷和擴租”。
這其中,擴張的絕對主力是中資律所,世邦魏理仕華東區研究部負責人陸燕介紹,2023年,上半年律所新租需求內外資占比中,內資和上海本土律所占比超90%,而外資律所僅為6.5%。
類似的情形也在另一律所集中地北京上演。某專業人士介紹,從2017、2018年開始,北京律所搬遷擴張的趨勢開始大面積顯現。
比如有律所在這兩年間,從北京SK大廈搬到了正大中心,租賃面積達到1萬多平方米,后續又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擴租,同樣的情況也在其他北京律所發生。
該專業人士也提到,外資律所在北京的規模原本就不大,大部分維持或縮減,擴充的非常少,比如Skadden這種老牌外資律所,原本在國貿是一層租賃面積,現在縮減至半層。一位寫字樓中介機構人士指出,外資律所實際上是外國律所駐華代表機構,其所能從事的法律服務有范圍。“隨著中資律所的崛起和行業業務緊縮,不足以支撐那么大的辦公室,外資律所的縮減也是必然”。
為什么是律所
業務量增加、團隊規模擴大是推動律所擴張的首要因素。
北京兩高律師事務所一位合伙人告訴經濟觀察報,其所在律所2021年從東三環泰康大廈,搬到了東二環的兆泰國際中心,面積從不到3000平方米擴張至6000平方米,但工位仍然不夠用,不久又把20層半層拿下,現總租賃面積是7000多平方米。“因為律師的人數也增加了,原來的場地不夠用。”搬遷后,所里的律師人數從不到300名增加到了2021年年底的400多名。
司法部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1年,我國執業律師人數每年都在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有執業律師65.16萬多人,律師事務所3.86萬多家。相較于2021年,2022年全國律師事務所增長了2000多家,執業律師人數比上一年度新增7.68萬人。
國家層面也在不斷推進法律服務業的發展,司法部發布的《全國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21-2025年)》提到:到2025年,全國執業律師將達到75萬名,每萬人擁有律師數預期值為5.3名。
張正告訴經濟觀察報,除了政策因素影響,市場環境下,品牌化和規?;穆窂匠蔀榱舜蠖鄶德伤淖非?。
追求規?;环矫媸强蛻舻囊?,比如招投標,有些即使在一些領域很專業的精品所也會因為規模原因失去競標資格。
另一方面,“律所擴張還與業務的多元化相關,近幾年,一些律所拓展出新的業務模式”,陸燕告訴經濟觀察報,比如一家在上海環貿廣場的律所,以往提供的是商業糾紛、金融訴訟調查、合規等方面的法律服務,而近幾年,國內企業成長到一定規模后選擇出海,企業產生了新的跨境投資并購需求,該律所為此設立了一個新的小組,專門提供跨國法律咨詢、并購、私募股權等服務。
一些律所還拓展了家族財富業務,如家族企業的海外業務咨詢、境內外婚姻與繼承、家庭成員稅務籌劃、境內外家族信托等。
此外,提升辦公環境也是律所搬遷擴租的動力之一。上述律所合伙人告訴經濟觀察報,搬遷后的新辦公室裝修“上了一個檔次”,升級后的會議室能容納50多人,七八個會客室能滿足所里律師和客戶溝通見面的需求,這在原來的辦公室是無法實現的。
便捷的交通、高端的區位、相對舒適的辦公環境和上檔次的裝修不僅對吸納優秀律師團隊十分重要,對服務業來說,也是影響客戶選擇的因素之一。“不僅可以提升客戶的信任程度,甚至可能對提高律師費也有幫助。”張正說。
“律所在選址時更看重地段和樓宇的知名度,更傾向于選擇城市CBD地標建筑。”王岳表示,這也使得律所扎堆上海陸家嘴、靜安寺南京西路等核心區域。
根據世邦魏理仕租戶普查結果來看,2022年上海律所分布數量占比上,陸家嘴占了近3成,南京西路也有24%,淮海路15%。在上海,陸家嘴“三件套”,還有浦西的BFC外灘金融中心里都匯聚了大量律所。北京的律所也相對聚集在CBD和東二環區域,如國貿、環球金融中心、北京財富金融中心等樓宇中。
寫字樓市場租金的下行也給律所提供了一定的移動契機。就上海來看,寫字樓市場租金從2019年開始走低,這使得搬遷升級付出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壓縮。
一位中介機構人士介紹,現在從乙級到甲級的搬遷升級可能只需要出30%-40%的租金增長,2019年之前,這一租金成本可能需要翻倍。
一家位于陸家嘴的上海律所合伙人告訴經濟觀察報,其所在律所2019年租金8.5元/平方米/天,2021年在同樓層擴租時,價格不到7塊錢。“我們還在跟房東談,如果還能少就留下來,要么就考慮搬遷”。在他看來,以當前的租金價格,可以進入幾幢地標性建筑外的大多數甲級寫字樓。
消長
“疫情三年,我們所受的影響不是太大。”一位北京紅圈所的合伙人告訴經濟觀察報,雖然并購、上市的業務有所減少,但如訴訟業務、破產清算、合規業務等都在增長。“破產清算的業務量和往年比起來,至少翻倍增長了。”該合伙人介紹,隨著國家和企業越來越注重合規,反壟斷、數據合規、貿易合規等業務量都沒有受太大的影響,反而有所增加。其團隊目前有20多名律師,今年還計劃增加人手。
“逆經濟周期的案子,比如勞動糾紛,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增多,破產的案子則從今年開始增多。”上海一家本土律所的律師介紹,其所在團隊基本都是國企客戶,受到經濟形勢影響,一些客戶想撤回投資或回款受阻,企業之間的合同糾紛、股權糾紛增多。
一位在上海一家百人所從業5年的律師告訴經濟觀察報,今年至今,自己已經接手了6個勞動爭議案件,其中訴訟2個,仲裁4個,此前每年只有1-2個。
“律所擴張絕非一路高歌猛進。”北京一家以傳統民事訴訟業務為主的律所合伙人告訴經濟觀察報,今年上半年,律師行業和其他行業一樣,受到了一些影響,其在該所從事婚姻家庭類的法律服務已經十幾年,業務量即使在2020-2022年也一直保持穩定,但今年上半年,業務量較過去少了一半以上,團隊也從7個人縮減至4個人。
“所里一個做綜合類業務的同事,以往一年能做到幾百萬業績,但2023年一季度一個合同都沒簽成。”她表示,有咨詢的,觀望的,就是沒有成交的,所里負責執行業務的一個團隊從原來有十七八個人縮減至三四個人,也有部分團隊被解散了。
多位從事法律顧問業務的律師告訴經濟觀察報,以往長期服務的企業,收費一直穩定,但今年,企業客戶開始將費用壓至一個極低水平,行業內甚至出現一些惡性競爭。“之前合同糾紛一個案子可能一萬,現在12個案子打包幾萬塊錢。”上述本土律所的律師表示。
這樣一種狀況體現到律所整體收入上,更直觀的表現為律師人數增加,律所規模變大,營收卻減少了。在上海一家百人所的審計報告中,2022年較2021年律師人數增加了十幾人,而營收減少了近億元,下滑超過3成。
“個別律所可能逆勢上揚,但受到經濟形勢影響,行業整體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下滑,客戶經營效益不好,支付能力和意愿都下降了。”張正表示,對律師行業來說,2023年我們覺得可能會更艱難一些。
(文中張正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