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顆藥,中藥吃藥學問大。湯劑想必大家都聽說過“是用方堵堵堵!五一前各地交通壓力攀升藥三分毒”,意在告訴大家別隨意濫用藥,中藥謹防給身體健康帶來危害。湯劑日常,用方很多人拿到藥不知道咋吃?對于藥物用法用量、中藥服用時間、湯劑副作用等常有疑問應該怎么辦?對此,用方華龍網健康頻道聯合重慶市第十三人民醫院共同推出【藥師說藥】,中藥堵堵堵!五一前各地交通壓力攀升讓大家了解安全合理用藥的湯劑常識。
本期內容:中藥湯劑的用方服用方法
隨著中醫藥的大力發展,中藥湯劑的中藥應用也愈加普遍,中藥湯劑怎么服用效果最好呢?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中藥湯劑的湯劑服用方法。

1、用方服藥時間
適時服藥,是合理用藥的重要方面,通常一般的藥物,無論飯前服還是飯后服,服藥與進食都應間隔1小時左右,以免影響藥效的發揮和食物的消化。
晨服:清晨,因胃和十二直腸內均無食物,故此所服的藥物能夠迅速入腸發揮藥效,驅蟲藥、峻下逐水藥(利尿消水腫的藥物)宜在此時服用。
飯前服:此時類似于清晨的空腹狀態,胃中空虛無食物的影響,宜服用攻下藥(強力通便的藥物)、其他治療腸道疾病的藥物和部分惡心性祛痰藥。
飯后服:此時胃中存在較多食物,所服藥物與食物混合后,可減輕其對胃的刺激,所以飯后應該及時服用消食藥,使其與食物充分接觸,利于其充分的發揮藥效。
除以上的常規服藥時間,還有部分藥物有特定的服藥時間,如安神藥用于安眠時,應于睡前0.5-1小時服藥1次;緩下通便藥適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

2、服藥劑量
一般疾病服藥,多采用每日一劑,每劑分為2-3次服用。病情急重者,可間隔4小時左右服藥一次。晝夜不停,以利頓挫病勢。
嘔吐患者服藥宜小量頻服。小量,藥物對胃的刺激小,不致藥入即吐;頻服,才能保證一定的服藥量。
服用藥力較強的發汗藥、瀉下藥時,應該適可而止,不必拘泥于定時服藥,一般以得汗或得下為度,以免發汗和瀉下太過,從而損傷人體的正氣。
3、服藥溫度
湯藥多宜溫服,若是已經由藥房代煎好的袋裝中藥,可每次取一袋隔水加熱,溫熱后即可服下。治療寒證用的溫熱藥宜熱服;而治療熱病用的寒涼藥,尤其是患者欲冷飲者,可以涼服中藥湯劑。
4、服藥忌口
在服用中藥湯劑的過程中,也需要留心飲食,一般在服藥期間皆應忌口生冷、粘膩、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同時也要根據所服用中藥的藥性來忌口,如在服用人參、西洋參、黨參、地黃、何首烏和黃芪等滋補提氣的中藥時,應該忌食蘿卜這樣下氣的食物,以免降低藥物的療效。
華龍網健康頻道VS重慶市第十三人民醫院
來源:路無拾遺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