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9以技術攻堅輕量化設計,長城汽車為全球用戶提供更可靠性產品...
- 11:59一批重點建設項目扎實推進 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13億元...
- 14:48應急管理部:加強堤防水庫和重要設施巡查防守 嚴防次生災害...
- 21:13香港國安法實施至去年底有236人涉嫌危害國家安全被捕...
- 17:33一個貨車司機的悄然死亡...
- 0:49文旅部公布恢復出境團隊游第三批名單:包括日韓等國...
- 20:14多種珍稀野生動物亮相大通北川河源區...
- 11:20持續加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 9:38險資投資不動產掀起“小高潮” 未來或將繼續“買買買”...
- 12:35哥倫比亞波哥大歡慶建城485周年...
- 16:162023年深圳消防安全管理員技能競賽啟動,榮譽與獎勵等你來!...
- 19:14逾百醫學期刊聯合警告:核災難的威脅“巨大且日益嚴重”...
- 3:17“教科書式”維權出現!普通人面對造謠網暴該咋辦?一圖看懂...
- 9:13應急管理部:加強堤防水庫和重要設施巡查防守 嚴防次生災害...
- 4:2490后作家七月新番去世,代表作《秦吏》《漢闕》...
- 5:48專家:暴雨洪災后個人防疫要關注七個重點...
- 15:56美國加州消防直升機相撞致3人死亡...
- 16:17武漢警方“夏季行動”抓獲網上在逃人員750人...
- 15:55臺灣花蓮縣發生5.4級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 11:46公安部:“團圓”行動找回歷年失蹤被拐兒童11198名...
男子服務區買15元漢堡只有2片面包
端午節來臨,端午端午“吃什么”“如何過節”都成了熱門話題??鞓房涤浾咴诓稍L中解到,還端何系男子服務區買15元漢堡只有2片面包這個節日有著避瘟保健與追念先賢的午安節俗傳統,要佩香囊、色線采草藥……除了粽子,祝別也有其他美食。人快
福建日報記者 施辰靜 攝
那么,端午端午一起來看看,快樂康端午節有哪些有趣的還端何系知識和習俗?
端午節是怎么來的?
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的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午安文化內涵相當豐厚。色線
這個節日的祝別時間是農歷五月初五。在古漢語中,人快“端”有開頭、端午端午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是“初五”?!讹L土記》提到“仲夏端午。男子服務區買15元漢堡只有2片面包端者,初也。”
另外,古人紀年使用天干地支,以此推算,一般農歷第五個月正是“午月”,而午時又被認為是“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
它還有啥名字?
作為一個內涵豐富的節日,端午節還有天中節、詩人節、浴蘭節等諸多名稱。
其中,端午節是農歷五月五日,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所以它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明代沈榜《宛署雜記》中提到:“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
與紀念屈原有關系嗎?
在傳說中,端午節的由來與屈原有關。
其實,端午節節俗有一個豐富發展的過程,大約在漢魏六朝時期出現“先賢紀念”的主題。當時端午節的人物紀念各地略有不同,紀念屈原的說法在后世影響最大。
也有學者提到,端午并不是一個祭祀性的節日。至于紀念屈原、伍子胥等歷史人物,是先有傳說故事還是先有節日,學界仍有爭論。
最初并非良辰吉日?
最初,端午節可能并不是一個吉祥的節日。
古代醫療條件較差,一到農歷五月蚊蠅開始繁殖、百病滋生,人們無力應對,便認為五月是毒月,五月中的第五日就更是毒月中的毒日、惡日。
那時很多人認為,就連端午出生的孩子都不吉祥,應該扔掉。據說,東晉大將王鎮惡因為生于端午,祖父才給他起名“鎮惡”。此外,還有“五月蓋房,令人頭禿”等說法。
能祝別人節日快樂嗎?
大概就是因為端午節最初并非良辰吉日,早先有種說法稱,只能祝福別人“端午安康”,而不能說“節日快樂”。
但民俗學者王娟認為,這種說法沒什么依據,跟“惡日”也沒什么關系,北方很多地方端午還是“小女兒節”。完全可以互??鞓?。
粽子咋來的?
粽子的歷史相當悠久,古時又叫角黍,后來還出現了“蒸裹”、“白玉團”等名字。
梁朝《續齊諧記》記載,五月五日楚人以竹筒貯米,投水以祭屈原,后因避蛟龍竊食,在竹筒上塞楝葉,并纏彩絲。
至于餡料,更是五花八門,有肉、板栗、紅棗、赤豆等,有甜有咸。在宋朝,人們把果品也發展為粽子餡,十分可口。
還有哪些美食?
粽子自然是端午節的標配食品。此外,還有煮好的大蒜蛋、滿口清香的打糕,黃瓜、黃鱔、黃魚、咸鴨蛋黃、雄黃酒組成的“五黃”。
最講究的大概是高郵一帶喜歡吃的“十二紅”,指的是油爆蝦、炒紅莧菜、朱砂豆腐等,聽起來就令人垂涎欲滴。
有的地方要吃五毒餅。據說,這是一種酥皮點心,上頭蓋著紅戳兒,有蝎子、蜘蛛等“五毒”的造型。
為何要系五色線?
“賽龍舟”是人們熟悉的端午習俗之一。此外,還有采草藥、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打午時水、放紙鳶、佩香囊等等。
例如,民間多用五色線系在小兒手腕上,稱為“端午索”或“長壽線”。
也有很多地方在端午節“采艾以為人”,即用艾草、菖蒲等物制作成人形“以禳毒氣”,有祛病避邪、祈求平安的寓意。
“避五毒”有啥講究?
所謂“五毒”,一般指的是蛇、蝎子、蜈蚣、壁虎、蟾蜍,有些地方所指的“五毒”中也有蜈蚣,人們為了避開夏天五種毒蟲的叮咬,想出了種種辦法。
王娟說,比如在端午節時把“五毒”做成剪紙,貼在門窗、墻上,或者系在兒童手臂上;或者剪一個有“五毒”造型的葫蘆,表示用葫蘆“鎮住”它們。
也可以飲雄黃酒,據說飲用后可祛除毒氣。
古代端午有什么游戲?
娛樂性是端午節的要素之一。在沒手機沒互聯網的古代,人們一樣歡樂過節。
“斗草”的玩法有兩種,一種互以草名對答,對不上為輸;一種比試草的韌性,以強健為勝。
此外,也可以射柳和打馬球,有趣又能強身健體。宋明以后,端午節親友之間除了饋贈粽子、香囊外,還以扇子為節禮。(記者 上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