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進行時:24小時連續科考 面臨哪些挑戰?
央視網消息:昨天(8月9日),中國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第次在北冰洋楚科奇海上作業。北冰王俊凱北影節生圖總臺央視記者隨船出發,洋科全程記錄中國此次北冰洋科考進程。學考行那么,察進當前在楚科奇??瓶缄爢T面臨哪些挑戰?來看報道。連續
此次北冰洋科考有哪些重點任務?
這次科考全程80天左右,科考除去往返路途時間,面臨預計總共有40多天可以開展科考作業。挑戰這次北冰洋科考有哪些重點任務呢?
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領隊 王金輝:我們這次北冰洋科考是中國聚焦北極快速變化下的生態系統的變化,主要有四個重點任務,第次一是北冰中北冰洋的太平洋扇區的生態環境的調查和海冰的綜合調查;二是加克洋中脊的地質和地球物理調查;三是一些科學研究計劃,主要還是洋科針對環流、海冰開展研究。學考行王俊凱北影節生圖四是國際合作。
研究北冰洋氣溶膠 有哪些黑科技?
在本次科考過程中,采用多種新手段對極地大氣進行研究。據了解,我國曾在2016年對北冰洋氣溶膠情況進行過激光雷達觀測試驗。隨著雷達性能不斷優化,今年的北冰洋科考開始全面利用激光雷達采集數據。
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隊員 樂凡閣:這臺儀器叫作氣溶膠散射激光雷達,主要是觀測從近表層到高空1萬米,氣溶膠濃度的垂直分布以及它相關的一些物理參數。這張是實時生成的數據圖,初步推測的話,這主要可能是由于海洋排放的大量一次海鹽氣溶膠所導致的PM10氣溶膠濃度升高。
24小時連續科考 面臨哪些挑戰?
總臺央視記者 王楠:在北冰洋科考,最顯而易見的難度,其實就是自然條件惡劣。比如像現在,戶外溫度已經降到了0攝氏度以下,但是很多作業項目都需要在船上的艉甲板進行。
記者:要作業多長時間?
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隊員 劉坤:大概兩個小時吧。冷,海水比較冷,上來之后在兩(攝氏)度左右,泥的溫度也差不多在兩(攝氏)度。
浮冰多 作業需要找“水塘”
由于這次在楚科奇海上的作業項目,主要集中在水體環境、生物生態等方面,大量的海面浮冰也給科考作業帶來了不小的困難。
為了盡量減少浮冰影響,“雪龍2”號在航行到既定站位后,會通過雷達系統和目測尋找合適開展作業的冰間水域,也就是大家俗稱的“水塘”。
海霧頻繁 防熊壓力大
此外,頻繁的海霧還會給隊員們帶來另外一重風險,那就是北極熊。除了安放安全屋、防熊籠外,考察隊也會采用多種手段。
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領隊 王金輝:目前來說,主要是通過瞭望,就是我們在駕駛臺幾個方面觀察作業的區域有沒有熊。有熊的話,就讓作業人員趕緊撤回來。另外碰到能見度不高,有霧過來,就趕緊停止作業,撤回來。第三個,我們也會通過無人機、一些紅外(設備)感應有沒有熊,包括直升機也是待命。
央視網消息:昨天(8月9日),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在北冰洋楚科奇海上作業??偱_央視記者隨船出發,全程記錄中國此次北冰洋科考進程。那么,當前在楚科奇??瓶缄爢T面臨哪些挑戰?來看報道。
此次北冰洋科考有哪些重點任務?
這次科考全程80天左右,除去往返路途時間,預計總共有40多天可以開展科考作業。這次北冰洋科考有哪些重點任務呢?
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領隊 王金輝:我們這次北冰洋科考是聚焦北極快速變化下的生態系統的變化,主要有四個重點任務,一是中北冰洋的太平洋扇區的生態環境的調查和海冰的綜合調查;二是加克洋中脊的地質和地球物理調查;三是一些科學研究計劃,主要還是針對環流、海冰開展研究。四是國際合作。
研究北冰洋氣溶膠 有哪些黑科技?
在本次科考過程中,采用多種新手段對極地大氣進行研究。據了解,我國曾在2016年對北冰洋氣溶膠情況進行過激光雷達觀測試驗。隨著雷達性能不斷優化,今年的北冰洋科考開始全面利用激光雷達采集數據。
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隊員 樂凡閣:這臺儀器叫作氣溶膠散射激光雷達,主要是觀測從近表層到高空1萬米,氣溶膠濃度的垂直分布以及它相關的一些物理參數。這張是實時生成的數據圖,初步推測的話,這主要可能是由于海洋排放的大量一次海鹽氣溶膠所導致的PM10氣溶膠濃度升高。
24小時連續科考 面臨哪些挑戰?
總臺央視記者 王楠:在北冰洋科考,最顯而易見的難度,其實就是自然條件惡劣。比如像現在,戶外溫度已經降到了0攝氏度以下,但是很多作業項目都需要在船上的艉甲板進行。
記者:要作業多長時間?
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隊員 劉坤:大概兩個小時吧。冷,海水比較冷,上來之后在兩(攝氏)度左右,泥的溫度也差不多在兩(攝氏)度。
浮冰多 作業需要找“水塘”
由于這次在楚科奇海上的作業項目,主要集中在水體環境、生物生態等方面,大量的海面浮冰也給科考作業帶來了不小的困難。
為了盡量減少浮冰影響,“雪龍2”號在航行到既定站位后,會通過雷達系統和目測尋找合適開展作業的冰間水域,也就是大家俗稱的“水塘”。
海霧頻繁 防熊壓力大
此外,頻繁的海霧還會給隊員們帶來另外一重風險,那就是北極熊。除了安放安全屋、防熊籠外,考察隊也會采用多種手段。
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領隊 王金輝:目前來說,主要是通過瞭望,就是我們在駕駛臺幾個方面觀察作業的區域有沒有熊。有熊的話,就讓作業人員趕緊撤回來。另外碰到能見度不高,有霧過來,就趕緊停止作業,撤回來。第三個,我們也會通過無人機、一些紅外(設備)感應有沒有熊,包括直升機也是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