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平/文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王國問題,幾乎都能溯源到家長存在的平父問題上。首先是母好4月3名中管干部被查處觀點正確與否的問題,其次才是心態方法問題。
01
父母好心態,孩好孩子好狀態。狀態
關于孩子成長的王國問題,父母持有什么樣的平父心態,決定了孩子成長的母好狀態,這既是心態規律,也是孩好4月3名中管干部被查處法則。
比如,狀態有一對夫婦對孩子的王國目標值極高,不管是平父在幼兒園時的才藝特長,還是母好在小學時的考試成績,他們不僅要求孩子必須做“人上人”,而且也全力以赴幫孩子去實現這個目標。
但問題是,他們的孩子客觀上只能說是“人中人”。所以,全家都累了,尤其是孩子,在心理壓力爆表之下,竟然跟媽媽發脾氣說:“我不是你,你要想讓我成為你,你就再生一個你吧!”
如果父母持有平常心,給孩子成長以寬容和等待,則一定會看見孩子的“成長健康態”。
02
孩子成長,需要父母的“紅與黑”。
曾經有一種家教模式是“嚴父慈母”,如今或許有些變化,比如有一部電視劇叫“虎媽貓爸”,說的也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角色上要“紅黑搭配”,這樣教育效果最佳。
如果是單親家庭,這個問題也存在,解決的方式是“家長會變臉”,該唱紅臉和該變黑臉要把持得恰到好處。
否則,若父母都“紅”,孩子在家里因沒有畏懼而任性,結果就是“熊孩子”;或者父母都“黑”,讓孩子在家里找不到愛的感覺,特別是看似“很乖”的背后,心理健康存在潛在問題,嚴重的還會導致在第一青春期的時候情緒爆發和性格扭曲。
03
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孩子問題。
“問題孩子”的概念我反對,理由之一是所有孩子都有這樣和那樣的問題;理由之二是若把一些孩子說成是“問題孩子”,那么,其他的孩子難道就是“沒問題”的孩子嗎?
其實,所有孩子都是在問題和解決問題中長大的,而那些讓父母和老師們有點頭疼的孩子,很可能是將來最有出息的孩子,因為他們敢于制造問題,善于挑戰成人為他們設置的藩籬。
另一個問題是,在好奇心和發現力之下,兒童會向世界發問,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而這樣的兒童才是“真正的問題兒童”,是兒童成長態,需要我們好生呵護。
04
把孩子的問題回傳給孩子是智慧家長。
確實,許多孩子問的問題在成人看來很幼稚,因為他們對這個大千世界初來乍到,看啥問啥。于是,有兩種家長:第一種是沒耐性家長,被“小屁孩的問題問煩了”,情急之下懟回去一句話:啥都問,沒看我在忙著嗎!第二種是有耐心家長,啥問題都給解答,也都能解答,不行就百度去。但這也是問題,因為,當家長成為孩子問題“終點站”之后,孩子就會變懶,變得學而不思。
所以,我們應該善待孩子的問題,最好的做法是“把球回傳”,面對孩子的問題,也可以說一句:“你說呢?你想明白了告訴我?!?/p>
來源:袖手旁觀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