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起一批新規即將實施,涉及社保、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證券期貨等方面,將給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姍國內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再添一員,安聯公司數量增至9家?;?p>8月24日,獲批5 月起一批新規即將實施,涉及社保、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證券期貨等方面,將給生活帶來哪些改變?證監會官網顯示,成立安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安聯基金”)核準設立。外商據悉,獨資安聯基金由安聯集團旗下安聯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安聯投資”)發起設立并100%控股,公募注冊資金3億元,增至注冊地為上海市。安聯安聯基金成為繼聯博基金之后,基金國內第9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獲批
資料顯示,成立5 月起一批新規即將實施,涉及社保、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證券期貨等方面,將給生活帶來哪些改變?今年3月27日,外商安聯投資遞交了公募基金管理人資格的獨資申請,期間經過一次補正,公募7月27日,證監會決定受理安聯基金的設立申請。也就是說,從遞交申請到獲批成立,安聯基金“從無到有”僅耗時5個月時間。
根據批復文件,安聯基金應當自批復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安聯基金組建工作,足額繳付出資,選舉董事、監事,聘任高級管理人員。同時,安聯基金應當在取得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頒發的營業執照后,到證監會領取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在取得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前,不得以該名稱對外開展業務;自取得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之日起6個月內,應當發行公募基金產品。
對于安聯基金未來的發展定位和戰略規劃,股東的資源稟賦無疑將對其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公開資料顯示,安聯投資是安聯保險集團旗下負責環球資產管理業務、全球領先的多元化資產管理公司,業務遍布全球21個地區。截至2022年末,管理資產總值506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萬億元)。
安聯投資董事總經理、中國資產管理業務負責人沈良在8月初的一次研討會中表示,“充分了解本土市場是取得成功的關鍵,而中國是安聯投資不可或缺的市場,安聯投資已經做好充分準備,將全球投資能力和養老金經驗引入中國,以滿足中國財富管理機構和各類投資者的需求。”
“外資資管巨頭們進入國內市場以后,很難馬上復制本土機構長期建立的從投研到營銷的多方位優勢,但是他們自身在一些產品上存在先發優勢。”談及外商獨資公募的特點,盈米基金研究院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海外公募基金因為考核標準的關系,大多能較好的跟蹤基準,而國內公募基金在排名考核的機制下,往往大幅度偏離基準,對于投資者而言,鮮明穩定的風格可能會是更容易贏得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青睞的特征。此外,外資資管巨頭投研上的國際化優勢是國內公募暫時無法比擬的,他們的產品優勢也在于其更廣泛的國際化視野和投資團隊。
據記者統計,目前國內外商獨資基金公司已達9家,其中多數是由外資新設立,包括貝萊德、富達、路博邁、施羅德、聯博、安聯;一部分則是通過股權變更(合資轉外資)的形式,即摩根、宏利和摩根士丹利。
在上述9家外商獨資公募中,目前僅貝萊德、富達、路博邁、摩根、宏利和摩根士丹利6家發行了產品。Wind數據顯示,截至發稿時,這6家公司基金產品數量共計195只(各份額合并計算),合計基金管理規模為2394.06億元。其中,95%的規模來自于合資轉外資的三家公司;其余三家外資系公募因成立時間較短,產品數量較少,管理規模均在百億以下。
對于外商獨資公募近兩年發展緩慢的情況,盈米基金研究院分析稱,“外資系基金公司大多自2020年開始陸續獲得基金牌照和發行產品,但國內權益市場在2021年、2022年表現整體偏弱,投資者持有體驗無疑是比較糟糕的,這會給外資系基金公司在國內市場的發展布局造成一定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安聯基金獲批成立,安聯集團在中國控股、參股的公募已達兩家。此前,安聯集團還是國聯安基金的股東,出資比例為49%。國聯安基金成立于2003年,是中國第一批合資公募,其大股東為太平洋資產管理。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國聯安基金的公募管理規模為994.91億元,在155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