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銳 廣州、進擊巨江門報道 一家準備向國際農機巨頭們發起挑戰的柴雷中國農機龍頭,在田間地頭悄然長成,國際賈玲張小斐重返李煥英取景地并且戰斗欲十足。農機 10月9日,發起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濰柴集團”)宣布,挑戰濰柴動力東京科技創新中心成立五周年之際,進擊巨遷入規模更大的柴雷新辦公樓。 
當天,國際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表示,農機實踐證明,發起五年前在東京設立科技創新中心是挑戰一個正確的戰略選擇,面對未來,進擊巨他們要挑戰高科技、柴雷迎接新競爭。國際 
作為濰柴集團旗下農業裝備業務板塊,賈玲張小斐重返李煥英取景地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濰柴雷沃”),同樣野心勃勃地要成為世界一流的農機裝備企業。 
“未來5-10年,公司將聚焦智能農機和智慧農業主營業務,打破國內高端農業裝備領域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的局面。”9月26日,濰柴雷沃在深交所更新上市審核動態,回復了第2輪審核問詢,進一步闡述了其作為中國農機的龍頭企業,走向世界的態度。 濰柴雷沃已經出發了。 重組、聚焦、沖刺IPO “你們還有工程機械嗎?”9月24日,在一場廣東臺山舉行的農機論壇期間,濰柴雷沃品牌與市場管理部副部長肖國凱被同行追問。 “沒有了,從業務上說就兩大板塊,一個是智能農機,再一個是智慧農業。”肖國凱說,“我們現在是一家100%的國企,員工大約1萬人,研發大約1800人,應該說是國內唯一一家具備提供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的生產商。” 濰柴雷沃的快速變化,是從濰柴集團完成對濰柴雷沃智慧農業戰略重組后正式開始的。2022年11月,濰柴動力(000338.SZ)發布公告宣布,分拆所屬子公司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至創業板上市。 濰柴雷沃招股書顯示,目前該公司主要從事農業裝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拖拉機和收獲機械為公司核心業務。至今年上半年,其工程機械業務和三輪車輛業務已完全剝離,農業裝備業務收入已占其主營收入的100%。 剝離非核心業務的同時,濰柴雷沃的農機越賣越好。 招股書的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2023年1-6月,其農業裝備業務銷售收入分別為112.5億元、157.5億元和75.7億元。其中,2022年較2021年增長39.97%,2021年較2020年增長53.85%。 根據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統計數據,2022年,濰柴雷沃的核心產品中,輪式谷物收獲機械市場份額行業排名第一;拖拉機市場份額行業排名第二,出口市場份額行業排名第一。 同時,與同作為農機“第一梯隊”企業的一拖股份(601038.SH)、江蘇沃得農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沃得”)相比,2022年,濰柴雷沃主營業務收入以169億元,超過一拖股份的125億元和江蘇沃得的99億元,位列第一。 “目前全球農業機械行業中高端市場基本被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久保田等國際化農機巨頭占據,我國農業機械行業以中小企業居多,急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球龍頭企業。”這是濰柴雷沃在招股書中明確表達的“野心”。 堅持高端,配合國家戰略做事 “雖然今年市場下滑造成一定銷量壓力,我們控制在10%以內的波幅,整體來講還是比較穩健。”9月24日,經濟觀察報記者從濰柴雷沃品牌與市場管理部副部長肖國凱處了解到。 即使是農機市場整體承壓,濰柴雷沃對外傳遞的信號也很清晰:堅持高端化,結合國家戰略發展。 “我們的理念是不做低端。”肖國凱向經濟觀察報記者等表示,公司一直追求高端化,擺在首位是產品的可靠性,希望做到真正讓用戶不操心;其次是堅持研發投入,“每年在5個億以上,原則上是不設上限”;再是產品的作業效率,希望能夠給用戶帶來實際的提升,然后是服務質量。 “因為農機產品對服務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公司每年在服務上的投入,幾個億肯定是有的,從發展的角度來講,希望讓客戶能體會到一個系列化的服務,感受到農機行業轉型帶來的紅利。”肖國凱表示,這也是符合國家鄉村振興的號召,搭建好服務農機客戶的服務網絡。 濰柴雷沃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3.2億元、4.2億元、5.8億元。“這兩年,我們在持續的加大研發投入,濰柴雷沃完成重組后資金流相對來說更充沛了,我們也有能力去做投入。”肖國凱說。 他續稱,目前,公司的發展圍繞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一開始是解決作業效率的問題,然后是要解決作業質量的問題,現在他們看到主要客戶農業機械化水平已經比較高了。 “農業的發展,其實已經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要解決的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問題。”肖國凱表示,中國18億畝耕地紅線意味著農業的基本盤是比較固定的,“現在我們的用戶對產品在性能上的作業效率已經比較滿意了,對質量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近期比較火的(話題)是增收、減損,我們的拖拉機怎么保障豐收等。” “整個和國家的戰略結合在一起,我們也越來越認識到這一點,比如鄉村振興、糧食安全,我們是不能掉隊的。”肖國凱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