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胡艷明 2023年10月11日晚間,中央增持最先是匯金號農業銀行發布了中央匯金的增持公告。 有投資者十分不解,大行天貓旗艦店假貨問“這傳遞了什么信號?”沒過多久,傳遞工商銀行、什信中國銀行、中央增持建設銀行也陸續發布公告稱,匯金號中央匯金增持其A股股份,大行并擬在未來6個月內以自身名義繼續在于級市場增持。傳遞 
這是什信中央匯金的一次“集體增持”。中央匯金全稱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央增持被市場譽為金融“國家隊”。匯金號 
這也是大行時隔近八年,中央匯金再次出手。傳遞本次增持,什信中央匯金分別增持工商銀行約2761.20萬股,增持農業銀行3727.22萬股,增持中國銀行2488.79萬股,增持建設銀行約1838萬股。若按照11日四大行A股的收盤價格計算,匯金公司共斥資超4.77億元。 
有人將中央匯金的增持比喻為對A股的“王炸”級別的利好。私募公司北京止于至善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止于至善”)總經理何理恰好在10月11日當天進行了調倉操作,買入了華為產業鏈的相關股票,但思索再三,沒有減持銀行股。 當日晚間消息出來之后,他慶幸“今天調倉華為產業鏈的時候沒有賣掉一股銀行股”。 何理告訴記者,在當前的天貓旗艦店假貨環境下,中國正處于高質量發展轉型期,疊加諸多外圍的動蕩因素,使得市場缺乏對未來的信心。國家隊入場投資,表示管理層在努力穩定市場,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市場分析人士均看好中央匯金本次增持對市場的提振作用。例如,方正證券分析師曹柳龍認為,中央匯金的增持公告一般能夠成為A股“市場底”確立的“發令槍”。 底部出手 中央匯金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由國家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代表國家依法行使對國有商業銀行等重點金融企業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中央匯金根據中國國務院授權,對國有重點金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以出資額為限代表國家依法對國有重點金融企業行使出資人權利和履行出資人義務,實現國有金融資產保值增值。 本次增持后,匯金公司對四大行的持股比例均提高了0.01個百分點。若按照11日四大行A股的收盤價格計算,匯金公司共斥資超4.77億元。其中,增持農業銀行1.36億元、增持中國銀行9382.74萬元、增持建設銀行1.17億元、增持工商銀行1.3億元。 10月11日,滬指漲0.12%,報收3078.96點。下午收盤后,四大行發布中央匯金的增持公告,市場反應——“當日上漲原因找到了”。當晚富時中國A50期貨指數迅速拉升。A股板塊方面,10月12日銀行股集體高開,保險和金融板塊也表現活躍。 銀行股獲得直接提振,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央匯金此舉有利于修復銀行板塊估值,截至10月11日,銀行指數PB(市凈率)僅為0.55,股息率高達5.87%。 國信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劍表示,本次增持直接利好四大行,四大行雖然因為體量龐大導致成長性較低,但得益于其存款優勢,負債成本明顯低于其他銀行,因此資產端投向更加謹慎,經營風格穩健,資產質量風險相對較低,業績增長的穩定性更好。目前四大行估值處于較低水平,股息率超過6%,股息率高;而且從歷史數據來看,近些年四大行也保持了十分穩定的分紅率,較為穩定的業績增長、穩定的分紅率加上當前較低的估值水平,凸顯出四大行的高股息優勢。 何理認為,這次其實和上一次2015年“國家隊”大規模入場是有較大的差異:一方面是現在和2015年的市場與宏觀環境有較大的差異,另一方面這批買的四家銀行中農工建以高息藍籌股為主,而之前是上千只股票,且購買四家銀行的價格,比2015年6月后更高。 “這說明國家隊對金融行業特別是銀行業的信心,因此這次國家隊出手,未來對資本市場的正面整體效果,特別是信心的提振,非常值得期待。”何理表示。 歷次影響 在四大行公告增持后的兩個交易日,10月12日開盤后,A股市場高開高走,升破3100點關口。金融股明顯活躍,保險、銀行、券商等金融板塊當天集體上漲。 10月13日,A股早盤低開,其后銀行股震蕩反彈,建設銀行漲超3%,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等同步走高。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收盤跌幅0.64%,報收3088.1點。不過,受港股調整影響,四大行港股表現不佳,如建設銀行下跌1.07%至4.64港元,中國銀行下跌1.40%至2.81港元、農業銀行下跌1.33%至2.97港元,工商銀行下跌1.79%至3.850港元。當日,恒生指數報收17813.45,跌幅2.33%。 2008年至今,中央匯金曾6次對四大行進行增持,分別為2008年9月、2009年10月、2011年10月、2012年10月、2013年6月和2015年8月。 歷次增持有哪些共性?從時間點來看,華西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立峰分析,中央匯金增持大多處于市場底部區間。上述6次增持中,除2009年外,中央匯金歷次公告增持的時點,A股市場通常前期已經歷了一輪快速下行(2008年、2015年)或市場估值處于歷史底部(2011年、2012年、2013年)。中央匯金增持公告發布半年后,萬得全A上漲概率較高,其中2008年和2009年匯金增持半年后,萬得全A漲幅分別達到26.9%和14.4%。 另據華福證券統計,在2008-2013年間,中央匯金曾5次于市場底部出手,分別于2008年9月、2009年10月、2011年 10月、2012年 10月和2013年6月發布公告,從市場表現來看,每次中央匯金出手后,市場均有短期表現。 具體來看,中央匯金宣布增持股份后1日、5日、10日和30日,上證指數漲跌幅均值分別為3.4%、5.2%、4.8%和1.0%,上漲概率分別為80%、60%、40%和40%;滬深300指數漲跌幅均值分別為3.6%、4.5%、4.4%和0.1%;中證1000指數漲跌幅均值分別為3.9%、4.2%3.7%和3.1%。 回顧歷史上中央匯金幾次增持,大都有持續性,分別為2008年9月18日(持續1年)、2009年10月11日(持續1年)、2011年10月11日(持續1年)、2012年10月10日(持續半年)、2013年6月13日(持續半年)。 一直以來,股息率比較高的銀行股都是市場關注的分紅大戶。尤其是四大行,股票分紅政策相對穩定。中央匯金作為四大行股東,每年獲得分紅均超千億元。 除了增持股份,中央匯金的減持動作也曾對市場產生了巨大影響。2015年5月26日,中央匯金在A股場內減持工行和建行,金額分別為16.29億和19.06億元。這也是中央匯金首次減持“四大行”的股份。 根據當時的公告,中央匯金減持工行、建行前后的股份占比分別由46%降至45.89%、5.05%降至2.14%。2015年5月28日上證綜指收盤暴跌6.5%,5月29日開盤后又急速跳水,一度跌幅超4%,跌破4500點。5月29日晚間,匯金公司發布公告回應,稱近期出售了2008年以來增持的部分四大行股份和ETF。 信號意義 除了真金白銀地買入,中央匯金增持動作本身,給市場帶來的更多的是“信心”。 中信建投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陳果表示,中央匯金罕見同時增持四大行信號意義明確。首先,顯現出明確的“救市”意圖。歷史上中央匯金增持銀行股多和救市有關。當前,A股陷入增量資金不足的困境,市場對于設立平準基金、以中長期資金救市的呼聲漸高,此次中央匯金增持即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流動性,為A股護盤;其次,確立對國有大行的信心。中央匯金增持說明當前國有大行估值水平極低,歷史不良出清徹底,全口徑不良率已完全反映并消化當前估值隱含不良,中央匯金增持亦是看好其ROE(凈資產收益率)水平見底回升。 截至2022年末,中央匯金控股參股機構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中國光大集團、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集團)、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銀河金融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申萬宏源集團、新華人壽保險、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恒豐銀行、湖南銀行、中信建投證券、中國銀河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國泰君安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涵蓋銀行、保險及券商等機構。 因此,市場也將目光從銀行業擴展到非銀金融行業。李立峰認為,中央匯金增持方向可能會向其他藍籌板塊擴散。以維穩權益市場角度來看,“國家隊”資金的增持方向也可能會向保險、券商等其他藍籌板塊擴散。展望后續資本市場政策,他認為,支持保險資金、養老金、銀行理財等中長期資金入市方面政策將持續落地。 除了銀行業的市場表現受益于國家隊入市,開源證券分析師高超復盤6次中央匯金入市中,保險或證券板塊4次在“T+30”實現明顯超額收益。2008年以來中央匯金分別在市場低位入市6次,其中2008年9月、2009年10月證券板塊在T+5日后明顯跑贏大盤,2011年10月保險股整體走強,2013年6月非銀板塊相對大盤抗跌,2012年和2015年相對跑輸。 在減倉多次海外公司股票后,止于至善的投研團隊選擇投資華為產業鏈的相關股票,而對于銀行股,何理持比較中性的態度。他認為銀行股代表著宏觀經濟的貝塔為主,需要經濟周期明確上行時,才適合大規模配置,但是目前銀行股明顯已經很便宜了,投資機會也逐步顯現。 中金公司的研究團隊認為,當前中央匯金增持不僅為市場帶來邊際增量資金,也有利于穩定投資者信心。雖然近期海外市場尤其美債沖高對全球風險資產表現都帶來一定影響,但國內較多經濟數據,包括PMI、工業企業利潤、通脹等均顯現內生增長動能有邊際修復的跡象。結合穩增長政策仍在加碼,以及市場整體處于歷史低位的估值水平,A股表現有望呈現相對韌性。四季度仍將是政策發力的重要時間窗口,關注階段性及結構性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