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大學生稅收辯論邀請賽落幕 中山大學代表隊摘冠
發布日期:2023-08-10
大灣區大學生稅收辯論邀請賽落幕 中山大學代表隊摘冠
近日,國外航發副總經理王之林到我國航發動力所檢查重點型號研制工作,永久王之林在動力所現場察看了重點型號試車過程,服務大灣區大學生稅收辯論邀請賽落幕 中山大學代表隊摘冠詳細了解了試車現場工作流程、國外異常情況處置、永久問題記錄與反饋等現場管理工作情況,服務并與技術人員進行面對面交流。國外他指出,永久要加強試驗現場管理,服務提升可視化管理水平,國外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從工作流程上推進融合;要堅守當前目標不動搖,永久不斷提升技術成熟度,服務大灣區大學生稅收辯論邀請賽落幕 中山大學代表隊摘冠堅定不移完成型號任務;要做到試車任務均衡開展,國外加強管理、永久制定措施,服務確保試車任務順利完成。軍事專家雷澤告訴記者,根據動力所研制工作和我國各型號發動機型號發展的規律,這個接受視察的重點型號不可能是渦扇-10B或其發展型,因為該機已經上殲-10C和殲-20戰機上試飛。 當然也更不可能是運20的渦扇-20發動機,因為該發動機也即將從伊爾76飛行臺登上運20飛機,一些外媒刊登的照片中,西安閻良航空城運20試飛場近期出現兩架沒有安裝發動機運20飛機,應該是正在等待安裝渦扇-20發動機。軍事專家告訴記者,通過比對,我們發現這個重點型號就是渦扇-15原型機試車,作為殲20發動機的配套發動機項目,渦扇-15代表了我國軍用大推力發動機的最高水平,同時也是我國發展航空發動機領域最艱難的型號項目,渦扇-15大量采用了一系列新技術,自2006年核心機立項研制以來,到2011年驗證機交付,再到2016年工程驗證機地面試車試驗完成,以及后來的原型機立項研制,已經經歷了12個年,其中渦扇-15發動機在核心機階段出現的各種問題、江油基地地面高空臺試車發現振動問題,都一一解決,但四代機動力的研制難度由此可見一斑。為什么渦扇-15發動機研制如此困難呢? 軍事專家雷澤告訴記者,作為我國第一種推重比10一級航空發動機,其研制難度與渦扇-10這類三代航空發動機明顯不在一個等級上,用于推重比10一級發動機的風扇和壓氣機整體葉盤結構,用于更高推重比的風扇和壓氣機、甚至渦輪的整體葉環結構,與渦扇10有這個天壤之別,與常規的葉片和盤連接結構相比,整體葉盤、葉環結構除能使風扇、壓氣機和渦輪等部件的性能明顯提高、壽命延長、可靠性大大提高以外,最突出的優勢是能夠減輕相應部件重量,葉盤結構可以減輕30%或更多。正在研制的鋁鈦基復合材料制造鼓筒或無盤壓氣機轉子,可減重70%左右,效果十分明顯,然而這些新技術帶來的還有極大的研制風險,為了提高發動機推重比,增強材料強度或降低許用工作應力裕度,都會提高發動機構件的工作應力水平。 由于應力水平的提高,使構件對設計誤差、材質的內部缺陷、發動機使用條件的變化及制造公差等更加敏感,也就是說,為了達到推比10一級的推力要求,發動機結構和材料的要求就越來越高,試驗的失敗可能性隨時可能發生。此外,采用高葉尖速度、高溫、高壓等方式提高發動機氣動性能,使現代發動機的更多的部件受到了壽命的限制。實際上,傳統的航空發動機材料的發展已經接近極限水平,潛力有限,很難滿足未來軍用航空發動機對推重比的更高要求。 最后,發動機推重比的不斷提高,特別是重量的不斷減輕,除了采用新結構外,已經越來越多地依賴于比強度高、密度低、剛度高和耐溫能力強的先進材料,例如陶瓷基復合材料、碳碳復合材料、高性能單晶等,而先進材料這一塊恰恰又是我們發動機技術發展最薄軟的一環,所以渦扇-15發動機坎坷是比較正常的情況,總之,發動機發展必須遵守客觀規律,實際上沒渦扇-15發動機在解決振動問題之后,已經在原型機研制上取得重大突破,此次試車應該是上機前的準備之一,相信在7年內渦扇-15作為殲20發展型戰機的首選動力,一定會實現批量裝備。(作者署名:利刃軍事) 《出鞘》完整內容請關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搶先查看(查看詳情請搜索微信公眾號: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完整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