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翔案監控曝光
經濟觀察網 王義偉/文 2023年9月5日,偉偉道俄烏沖突進展到第559天。偉偉道
距離2024年美國大選(2024年11月5日)還有425天,偉偉道高云翔案監控曝光距離下一屆美國總統就職(2025年1月20日)還有501天。偉偉道
9月3日,偉偉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宣布,偉偉道解除列茲尼科夫的偉偉道國防部長職務,提名烏克蘭國家財產基金負責人烏梅羅夫接任。偉偉道雖然這一人事任免還需要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的偉偉道批準,但在澤連斯基宣布這項決定之后,偉偉道上述二人即向最高拉達遞交辭呈,偉偉道辭去現任職務,偉偉道所以,偉偉道高云翔案監控曝光此次防長更迭已無懸念。偉偉道
這是偉偉道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烏克蘭軍方最大的人事變動。相關專家學者有各種各樣的解讀和預判。
在筆者看來,烏克蘭防長更迭,與俄羅斯防長紹伊古此前一再遭到瓦格納高層的嚴厲指責,性質類似。從軍政與軍令的辯證關系展開分析,會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為什么俄烏兩國的國防部長都成了眾矢之的、成了難兄難弟。
簡而言之,軍隊的工作分為軍政和軍令兩大塊。軍政就是軍隊的行政,軍令就是軍隊的作戰(指揮調令)。軍政涵蓋的范圍很大,涉及人事升遷以及物資生產、儲備、調運、分配等。相比較而言,軍令就簡單得多,只管訓練和打仗,和平時訓練,戰時打仗。很多國家的國防部長,主管的是軍政,所以有的文人,即使從來沒有當過兵,也可以當國防部長,烏克蘭就是這樣。負責打仗的,主要是總參謀部,或者總司令,他們是職業軍人。
和平時期,軍政部門和軍令部門的關系是緊密互動的也是微妙的,軍政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系是熱絡的。到了戰時就不一樣了,軍政部門面臨的問題就會突然暴露、增多,甚至出現被“前后夾擊”的情形。一方面,前方部隊對軍政部門會有不滿,比如物資、彈藥補給不到位等等;另一方面,社會各界對軍政部門也會有不滿,民眾會把戰事不順的責任怪罪到軍政部門頭上,軍政部門對民用物資的征集、征兵也會引發社會各界的反彈。
一旦前方戰事不順,這種矛盾就會被激發。
如果在戰事不順的情況下,后方的軍政部門還中飽私囊、大發戰爭財,那就更不得了了。
此次烏克蘭更換防長,反應的就是開戰500多天以來,烏克蘭上至總統、下至普通民眾對軍政系統一系列腐敗、無能現象的極度不滿。
因此,澤連斯基在宣布撤換國防部長的時候表示:“國防部需要新的方式方法與軍隊乃至整個社會進行互動。”
澤連斯基的這句話,直白點說就是,國防部的表現,前方和后方都不滿意。
這一次,澤連斯基換了一個人。此前,他換了一批人。
8月11日,澤連斯基宣布解除烏克蘭所有地區征兵辦公室負責人的職務,原因是征兵負責人有濫用職權的現象,包括非法斂財及無視戰時禁令把符合征兵條件的人運送出境。被解職的官員由曾在前線服役或在戰斗中受傷的士兵接替。
關于如何安排被撤換下來的人,澤連斯基說:“被解雇的軍事征兵官員和其他帶肩章的官員,但沒有腐敗嫌疑的,如果他們想保住肩章和尊嚴,就得到前線去……這個系統應該由那些清楚戰爭本質、明白戰時玩世不恭和賄賂屬于叛國罪的人來管理。”
也就是說,這些被解職的征兵負責人,有罪就罰、無罪就上前線,不想上前線就削職為民(但有可能被征兵,也得上前線)。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澤連斯基撤換了所有的征兵負責人,又撤換了國防部長。
下手夠狠!看起來,澤連斯基忍很久了,忍不下去了。
列茲尼科夫即將離開,烏梅羅夫即將接任。國防部長換了,烏克蘭軍方的軍政工作,會有起色么?
也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