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總學不會拒絕別人
8月16日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機器人+追覓科技的拆解展區幾乎快沒有落腳的地兒。
右方展臺的追覓為什么總學不會拒絕別人一側,擠滿了舉著手機拍照和錄視頻的機器技術觀眾,透過他們的人版鏡頭,身高足足有178cm、圖場態構體重56kg的始于追覓人形機器人正在熟練地表演咖啡拉花——右手輕輕搖晃杯體,有節奏地將熱牛奶倒至左手盛有咖啡的復利杯子里,雙手精準配合,機器人+一杯注入“科技力量”的拆解拿鐵呈現在大家面前。
忙碌的追覓不只是人形機器人。俏皮可愛的機器技術仿生四足機器人DreameDog剛和隔壁友商的機器人斗完舞,就又跑回觀眾面前握手、人版伸懶腰、圖場態構表演太空步,始于惹得現場嘖嘖稱奇。后方還有送餐機器人、泳池機器人、掃地機器人各司其職,充滿科技感的景象不禁讓人以為穿越到了未來。
往常的印象里,追覓科技似乎是以掃地機器人、智能洗地機等智能清潔產品為大家所熟知,而這次卻一口氣展出如此品類豐富的機器人產品,追覓科技究竟是如何做到的?通過與追覓科技創始人兼CEO俞浩的交流,我們得以窺見這場機器人技術肌肉大秀背后,追覓機器人家族生態的生長邏輯。
01、機器人物種大爆發的背后:技術復利
讓我們拋開對追覓的所有了解,帶著空白的答案回溯它的起點。不難發現,其實早在追覓創立之初,就已埋下機器人家族誕生的種子。
那就是追覓引以為傲的馬達(電機)和算法技術。這兩項一直在智能清潔品類中持續向上迭代和豐富的為什么總學不會拒絕別人技術,實際上也是機器人重要的“心臟”(電機)和“大腦”(算法),涵蓋機器人的最小變量、最基本元素——傳感、處理與執行,是追覓得以深耕廣義機器人的底層技術。
例如在執行器件方面,追覓的高速數字馬達已經能做到量產16萬轉/分鐘、生產18萬轉/分鐘、儲備20萬轉/分鐘的技術水平,躋身國際領先水平;在機器人的傳感處理方面,追覓在智能算法領域做了大量投入,其掃地機器人通過學習超過405萬組大數據,可智能識別60種以上的障礙物,全行業領先。同時追覓掃地機器人語音控制支持的功能和語料豐富程度亦是全行業領先。甚至還可以像人與人交流一樣展開“多輪對話”。
馬達和算法既是追覓的核心競爭力,也是追覓產品矩陣迭代拓新的核心驅動力。而這所有的能力,又能遷移復用到機器人中,并在此基礎上不斷訓練和加強——這正是追覓的機器人技術復利。
憑借技術復利優勢,追覓朝著硬件方向延展了自研伺服電機的能力,并以此為圓心,逐步構建機器人結構和電子研發的核心技術,涉及力矩電機關節、機械臂、足式機器人等通用機器人的相關研發和制造能力。軟件方向,追覓進一步豐富和儲備在機器人運控、導航、視覺與人工智能(AI)等算法領域的技術。
萬事俱備的追覓,也終于等到了機器人的“ChatGPT時刻”。
2022年底,OpenAI旗下的AI對話聊天機器人ChatGPT問世,迅速引爆了略顯沉寂的科技圈,并以迅雷之勢蔓延到許多人的生活中。一場基于ChatGPT的未來想象,成為各行各業都熱衷討論的話題,大語言模型也一度成為資本“熱錢”涌入之處。
理所當然,作為最接近人們未來想象生活的具象化載體,人形機器人因此受益,被視為ChatGPT下一個爆發的賽道。但做好一款人形機器人并不容易。
在此之前,其實已經有不少玩家嘗試入局,但人形機器人極高的技術門檻、高昂的金錢成本,以及漫長的投資回報周期,令不少人望而卻步,最后堅持下來的玩家寥寥無幾。
追覓就是其中成功拿到入場券,并與特斯拉等國際玩家躋身同一牌桌的一個。
自今年3月追覓通用人形機器人首次亮相,到今年7月,它已經可以脫離實驗室環境,在展廳、辦公室、林蔭道等場景完成招手互動、行走等基礎動作,并具備一定的抗擾動能力,在經歷了重力拍打、拳擊之后,仍能穩定行走。
而圍繞大家所關注的咖啡場景,追覓研發團隊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點。與過去大家??吹疥P在柜子里的機械臂咖啡師不同,機械臂所處的空間及行動軌跡是完全預設好的,并不具備“視覺識別”和“思考能力”。
人形機器人自主實現咖啡“拉花”的難點在于,它需要在開放空間里與人進行交互,這意味著它所處的空間位置和運動軌跡會有許多不確定性,同時需要識別不同材質及尺寸的工具。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搭載更多的智能模型、傳感器,并在機械結構設計上做創新調整。
前期通過視覺模仿學習,追覓讓人形機器人向真正的咖啡大師學習拉花技巧。同時基于高功率密度電機、深度相機等關鍵零部件的硬件設計,并搭配高精度控制算法,追覓人形機器人得以眼手配合、雙手協調,成為全球首個完成咖啡拉花的通用人形機器人。
實際上,追覓通用人形機器人從立項到完成研發,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這驚人的速度背后,正得益于追覓電機和算法技術的復利性,以及必做的決心。“從戰略層面上看,追覓內部對研發人形機器人是沒有猶豫的,是非常堅定的,中間沒有存在過暫?;蛘邠u擺。”追覓科技創始人兼CEO俞浩說。
早在人形機器人之前,追覓在2021年10月完成了第一代四足機器人的研發。今年3月,追覓消費級仿生四足機器人DreameDog在發布會上亮相。得益于15個自由度,DreameDog開創了四足機器人頭身聯動時代,不僅具有行走、握手等多種能力,還能通過叫聲和面部表情展示喜怒哀樂多種情緒,顯示出極強的互動性。同時在今年亮相的,還有面向消防、電力、礦業等B端市場的追覓工業級四足機器人,覆蓋商業化全場景的高端送餐機器人D1,以及即將在9月前后上線亞馬遜的兩款泳池清潔機器人,定位中高端市場,目前已正式投產。
02、構建機器人生態的體系化優勢
回溯追覓機器人家族成長的這兩年,以第一代仿生四足機器狗EameOne為起點,追覓逐步構建了完善的通用機器人技術生態,并形成了創新機器人研究院,主攻機器人高性能大扭矩電機關節、機械臂等核心技術,持續探索機器人在多樣化應用場景下的不同形態。
“當有了核心技術賦能后,公司的體系化資源優勢就顯現了出來,比如制造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等。”俞浩認為,這也是追覓能快速研發并生產多品類機器人的原因之一。
而能夠自主完成咖啡制作和多種拉花工藝的追覓人形機器人,正是追覓讓通用機器人走出實驗室,探索其在人類生活中應用的開始。
這個過程盡管挑戰重重,但追覓卻有不輸任何人的底氣。
最初在掃地機器人、智能洗地機、無線吸塵器和高速吹風機等智能清潔賽道脫穎而出的追覓,早就給外界留下“重研發”的品牌印象,不僅是創始及研發團隊背景硬,在研發投入方面也毫不吝嗇并堅持長期主義。
人才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底色。追覓創始人兼CEO俞浩畢業于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專業,在2015年就成立了清華大學的科技平臺“天空工場”,聚集了一群對科技癡迷、對技術純粹熱愛的極客,這群“造飛機的人”也成為了追覓最初的創始團隊。
時至今日,追覓科技整個公司的技術人員占比依然超過70%,每年的研發費用占比超過10%。“我們研發投入是同行的3倍。”俞浩提到,其中,1/3用于主營業務的產品迭代,1/3用于主營業務的產品創新,1/3花到新領域的創新。尤其在創新領域,追覓的投入均遠大于同行。
遙遙領先的專利數只是追覓研發成果的一個注腳。截止至2023年8月18日,追覓科技全球累計申請專利達419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多達1443件,含PCT國際申請296件,已累計獲得授權專利2013件。在廣義機器人方向上,截止至2023年8月18日,追覓科技共申請專利1272項,其中發明專利申請526項,已累計獲得授權專利535項,涉及電控、傳動、感知等多個核心技術點。
對于科技企業而言,擁有突破性創新僅是第一步。能否擁有技術工程化的能力,將創新技術落地應用量產,則需考驗企業制造和供應鏈能力。在這一方面,追覓不僅能復用消費端機器人的零部件供應鏈能力,其多年來構建的智能制造能力,也為未來機器人的規?;慨a提供了制造基礎。尤其在中國工業實力最強的三大城市之一蘇州,追覓早已布局建造了一座智能工廠,能滿足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生產到組裝的一整套需求。
此外,追覓通過主營業務積累起來的場景優勢、渠道優勢,都構成了追覓在機器人產業化方面的獨特競爭力。
03、打破機器人產業化困境的追覓模式
當下,人形機器人是追覓研發的重點之一,“探索人形機器人更高程度的具身智能可以看做是攀登技術的珠峰,”俞浩認為,通用人形機器人未來可能會是目前很多家用產品的終極進階版。
但為什么全球做人形機器人的公司那么多,卻幾乎沒有一家能完全實現商業化?大家公認的是,人形機器人行業要向前發展,必先跨越“三座大山”,即:技術難度大,制造成本高昂,以及商業化難度高。
追覓憑借技術力×商業力的解法,走出了屬于自己的機器人產業化發展模式——以成熟的消費級及商用機器人產品作為商業成功的保障,同時在研發人形機器人的過程中積累更高維前沿的技術,并迅速應用至現有的機器人產品上面,轉化為產品溢價和品牌溢價,從而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在追覓的廣義機器人理念里,研發體系分為上下兩層:下層瞄準穩定根基的技術積累,比如高速數字馬達、力矩電機關節、多種場景下的語義理解、運動控制算法、視覺學習等;上層則設置多個創新研究院,負責基于核心技術、供應鏈的創新技術,研發創新性的產品。
基于上下兩層的技術共享,追覓在各個業務和產品上持續創新迭代的技術能夠線性傳承,相互賦能。
這次世界機器人大會上,追覓X30系列掃地機器人的發布則是上下層技術賦能的最好佐證。追覓X30延續并升級了上一代追覓X20最大的亮點——仿生機械臂技術。簡單來說,就是掃地機器人在遇到往常難以清理的墻邊角場景時,能夠通過機械臂將拖布盤自動外擴,清理最易堆積臟污的邊角,貼邊距離小于2mm。
而追覓之所以能成為為數不多推出仿生機械臂技術,解決困擾掃地機器人行業多年痛點的公司,正是得益于追覓底層的機器人技術基因,該核心算法就是由一支多達20人的“清華學霸團”密集攻克三個月開發出來的。
將機器人技術降維應用,推動行業技術革新和突破,追覓顯然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破局之路。
沿著這條路,俞浩也構建出了追覓機器人產業化的戰略體系。
一是將探索人形機器人更高程度的具身智能看做攀登技術的珠峰,同時秉承沿途下蛋的思路,不斷孵化現實主義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就像當年的智能手機生態,機器人行業也正形成類似的標準化產業鏈,將催生對關節模組、靈巧手等零部件的需求。這毫無疑問會成為下一個商業化風口,因此追覓也正在做相關的縱向產業布局。
二是基于“沿途下蛋”思路,形成機器人生態優勢。如今從底層技術、執行器件到產品研發再到量產制造,追覓已形成完善的機器人生態系統。在機器人技術研發、供應鏈、生產制造、人才建設、商業化等方面,追覓將最大限度地發揮出體系化優勢,批量化孵化出覆蓋不同場景的產品及解決方案。
三是以“機器人+”思維,與行業深度捆綁,放大機器人技術的價值。就像在互聯網時代,大家用互聯網思維把傳統行業重做一遍。在機器人產業應用層面,追覓也并沒有將自己定位為機器人設備公司,而是通過機器人技術和能力,解決行業痛點,提升原有行業的效率。如此,機器人技術的價值才能得到指數級放大。
基于這一思路,2022年追覓科技的整體營收同比增長60%,中國區業務同比增長600%,海外業務同比增長56%,自主品牌增長200%,實現了逆勢增長。俞浩預計,追覓2023全年營收將破百億,未來三年要做到技術、市占率和利潤三個行業第一。
在俞浩看來,“未來十年是廣義機器人最好的十年”。追覓1.0時代,追覓把機器人技術帶入每一個家庭,解放人們的雙手,省下大家做家務的時間,擁抱生活中的熱愛。追覓2.0時代,追覓會將機器人技術應用到家庭、商業、農業、醫療、交通等各個行業,開辟機器人技術服務新疆界,做能促進生產力提升十倍百倍的事,并逐步朝著廣義機器人生態演進,讓機器人更加深度地服務家庭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