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感謝中方幫其公民撤離蘇丹
來源標題:湖北長陽:小積分撬動鄉村大治理
八百里清江美如畫,湖北三百里畫廊在長陽,長陽村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地處鄂西南清江中下游,小積巴基斯坦感謝中方幫其公民撤離蘇丹武陵山余脈山巒起伏。分撬復雜的動鄉地形地貌造就了這里“山大人稀”的特點,讓鄉村治理的治理難度比其他地區更艱巨。為了讓更多群眾積極主動參與村集體事務和鄉村治理中,湖北“云上長陽”和湖北長江云新媒體集團聯合開發了“共同締造積分系統”,長陽村按照“量化要求、小積云上積分、分撬云上建檔、動鄉云上發榜、治理積分兌物”的湖北工作思路,以小積分撬動鄉村大治理。長陽村
十星積分,小積讓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入人心
幫老人理發加3分,美化庭院加5分,參與修路護路加10分……2022年3月,“共同締造積分系統”在長陽鴨子口鄉楊溪村上線,聚焦遵紀守法、愛黨愛國、生態環保、誠實守信、熱心公益、家庭和美、崇德向善、鄰里和睦、移風易俗、創業致富等10個方面內容,因地制宜細化積分標準,通過積分形式記錄村(居)民日常行為、所做好人好事和參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的具體表現。明確鼓勵事項為加分項、禁止事項為減分項,最終得分還可以在每個村設立的誠信超市兌換商品,每一分對應一元錢。巴基斯坦感謝中方幫其公民撤離蘇丹
長陽積分管理系統在十星積分的大框架下,各個村或社區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細化各自的積分細則。都鎮灣鎮水竹園村經濟條件較好,作為長陽縣第一個承辦“全國村BA比賽”的村鎮,他們將村BA納入到積分里,只要報名參賽的就積100分,比賽中獲得第三名的每人積300分,第二名的每人積400分,第一名的每人積500分。積分細則一公布,短短一周時間,就組織起6支隊伍。7月18日,村BA在水竹園村火熱開賽,比賽當天全村一半以上的人都聚到小廣場上,用村支書李建海的話說,這就是“百姓的舞臺百姓演”。
積分帶給村民們的不僅僅是物資上的獎勵,更是一份榮譽和鼓勵。共同締造積分系統上線一年多來,已經推廣覆蓋了全縣160個村和社區。長陽縣財政通過以獎代補,籌集資金160萬元用于積分兌換,有的村還會從集體經濟收益中配套部分資金增加兌換量。截至目前,積分系統已審核通過積分60多萬分,面向群眾兌換積分超30萬分。
建檔立卡,促干部作風轉變,群眾參與度提升
長陽是一個打工縣,山村里超過一半的年輕人外出打工,留守老人的養老狀況呈現出與平原地區不一樣的問題。龍舟坪鎮丹水社區74歲的黃其興,家里大門鑰匙常掛不抽,他說:“我有三個孩子,都在外面打工。我怕我死在家里了,別人打不開門。”山大人稀的現實狀況,讓長陽居民養老面臨三大難題:一是平時無人問,二是難時無人幫,三是閑時無處玩。
如何破解難題?長陽縣民政局駐丹水社區第一書記胡興琦總結多年一線工作經驗,探索出積分支撐下的互助養老模式:根據老百姓多年自然形成的群體,將全體居民劃成一個一個的互助組,每個小組推選一兩個年齡較小、有交通工具的人擔任組長,帶領組員實現生產、生活互助。社區為每個互助組建檔立卡,構成一個個積分小團體,你幫我換個燈泡,我教你怎么下載反詐APP,都可以積分。丹水社區目前有42個這樣的互助組,胡興琦說,一個互助組是一個小石榴,42個互助組在社區的帶領下,構成一個緊緊抱在一起的大石榴。
志愿者幫老人理發
如今,“紅石榴”已成為長陽共同締造的一張亮麗名片,在外打工的年輕人、熱心公益的社會力量不斷加入進來,他們深入社區,為老人們義診、理發、剪指甲,帶領老人們跳健身操、一起唱紅歌。今年端午節,丹水社區舉辦“歌唱比賽”,活動發起時,胡興琦擔心節日期間老人來得不多,沒想到最后來了很多人,老人們紛紛說“再忙也要來”“再遠也要來”,比賽獲獎可以積分,但是他們都笑著說:“我們不是沖著積分來的!”長陽縣委副書記楊五一說,小積分釋放了大能量,基層活力不斷激發,群眾主動參與到集體的大事小情中,決策共謀,基層治理才能“花更少的錢,辦更多的事兒”。
數字議事 激勵村民積極主動參與村社共建
村里的水箱到底是安在東邊還是西邊?硬化公路究竟從誰家門前過?新的農作物品種怎樣推廣?長期以來,這些關系到村民們生產生活的事項都是村里工作的難點,稍不留神就變成村干部一言堂或者爭論不休只得作罷。面對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程度不深、社會治理難度較大等現實難題,長江云根據當地情況,在積分系統內研發上線了“吊腳樓說事堂”板塊,涉及村民共同利益的事項,由村兩委在該板塊發起網上議事,還可以根據不同的事項設置參與人員范圍、議事方式等,村民們可以通過手機參與投票、討論、建議等。“吊腳樓說事堂”板塊的上線,突破了時間、空間限制,為村民提供平臺和載體,使民意得到及時充分表達,提高議事透明度,有效解決農村地區因居住分散、外出務工等多重因素導致的組織難、決策難等問題,把基層治理從“任務指令”轉變為“激勵引導”,村民從“要我參與”變成“我要參與”。
村民通過積分系統參與議事
長陽龍舟坪鎮鄭家榜村位于山清水秀的方山旅游景區,隨著旅游旺季到來,村里準備引進一個研學基地項目,項目落成后每年可接納2萬人研學培訓?,F在基地與周圍村民住宅之間的道路還需要整修完善,涉及13戶村民需要騰地籌錢,大家到底怎么想?愿不愿意出錢出力?村支書鄭金鵬在“吊腳樓說事堂”發布了這個事項,征集村民意見。起初他的心理也直打鼓,因為此前村里的幾個項目都是因為少數農戶不同意只能擱置。讓他沒想到的是,這次議題一發布,就引得村民們的熱烈討論,有的算經濟賬,看未來能增收多少;有的算人情賬,勸13戶村民為鄉親們的致富路添磚加瓦。效果比村干部上門做工作還要好,短短兩天時間,13戶村民全部投票支持,所有討論和投票過程都在“吊腳樓說事堂”一目了然,一旦敲定,馬上開工,沒有出現推諉扯皮和反悔的情況。
目前,長陽共同締造積分系統已經覆蓋了超70%農戶,所有數據同步并入宜昌社會治理一體化平臺,基于后臺大數據分析能力,實現對基層社會精準把脈、科學治理。
八百里清江美如畫,三百里畫廊在長陽,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地處鄂西南清江中下游,武陵山余脈山巒起伏。復雜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這里“山大人稀”的特點,讓鄉村治理的難度比其他地區更艱巨。為了讓更多群眾積極主動參與村集體事務和鄉村治理中,“云上長陽”和湖北長江云新媒體集團聯合開發了“共同締造積分系統”,按照“量化要求、云上積分、云上建檔、云上發榜、積分兌物”的工作思路,以小積分撬動鄉村大治理。
十星積分,讓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入人心
幫老人理發加3分,美化庭院加5分,參與修路護路加10分……2022年3月,“共同締造積分系統”在長陽鴨子口鄉楊溪村上線,聚焦遵紀守法、愛黨愛國、生態環保、誠實守信、熱心公益、家庭和美、崇德向善、鄰里和睦、移風易俗、創業致富等10個方面內容,因地制宜細化積分標準,通過積分形式記錄村(居)民日常行為、所做好人好事和參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的具體表現。明確鼓勵事項為加分項、禁止事項為減分項,最終得分還可以在每個村設立的誠信超市兌換商品,每一分對應一元錢。
長陽積分管理系統在十星積分的大框架下,各個村或社區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細化各自的積分細則。都鎮灣鎮水竹園村經濟條件較好,作為長陽縣第一個承辦“全國村BA比賽”的村鎮,他們將村BA納入到積分里,只要報名參賽的就積100分,比賽中獲得第三名的每人積300分,第二名的每人積400分,第一名的每人積500分。積分細則一公布,短短一周時間,就組織起6支隊伍。7月18日,村BA在水竹園村火熱開賽,比賽當天全村一半以上的人都聚到小廣場上,用村支書李建海的話說,這就是“百姓的舞臺百姓演”。
積分帶給村民們的不僅僅是物資上的獎勵,更是一份榮譽和鼓勵。共同締造積分系統上線一年多來,已經推廣覆蓋了全縣160個村和社區。長陽縣財政通過以獎代補,籌集資金160萬元用于積分兌換,有的村還會從集體經濟收益中配套部分資金增加兌換量。截至目前,積分系統已審核通過積分60多萬分,面向群眾兌換積分超30萬分。
建檔立卡,促干部作風轉變,群眾參與度提升
長陽是一個打工縣,山村里超過一半的年輕人外出打工,留守老人的養老狀況呈現出與平原地區不一樣的問題。龍舟坪鎮丹水社區74歲的黃其興,家里大門鑰匙常掛不抽,他說:“我有三個孩子,都在外面打工。我怕我死在家里了,別人打不開門。”山大人稀的現實狀況,讓長陽居民養老面臨三大難題:一是平時無人問,二是難時無人幫,三是閑時無處玩。
如何破解難題?長陽縣民政局駐丹水社區第一書記胡興琦總結多年一線工作經驗,探索出積分支撐下的互助養老模式:根據老百姓多年自然形成的群體,將全體居民劃成一個一個的互助組,每個小組推選一兩個年齡較小、有交通工具的人擔任組長,帶領組員實現生產、生活互助。社區為每個互助組建檔立卡,構成一個個積分小團體,你幫我換個燈泡,我教你怎么下載反詐APP,都可以積分。丹水社區目前有42個這樣的互助組,胡興琦說,一個互助組是一個小石榴,42個互助組在社區的帶領下,構成一個緊緊抱在一起的大石榴。
志愿者幫老人理發
如今,“紅石榴”已成為長陽共同締造的一張亮麗名片,在外打工的年輕人、熱心公益的社會力量不斷加入進來,他們深入社區,為老人們義診、理發、剪指甲,帶領老人們跳健身操、一起唱紅歌。今年端午節,丹水社區舉辦“歌唱比賽”,活動發起時,胡興琦擔心節日期間老人來得不多,沒想到最后來了很多人,老人們紛紛說“再忙也要來”“再遠也要來”,比賽獲獎可以積分,但是他們都笑著說:“我們不是沖著積分來的!”長陽縣委副書記楊五一說,小積分釋放了大能量,基層活力不斷激發,群眾主動參與到集體的大事小情中,決策共謀,基層治理才能“花更少的錢,辦更多的事兒”。
數字議事 激勵村民積極主動參與村社共建
村里的水箱到底是安在東邊還是西邊?硬化公路究竟從誰家門前過?新的農作物品種怎樣推廣?長期以來,這些關系到村民們生產生活的事項都是村里工作的難點,稍不留神就變成村干部一言堂或者爭論不休只得作罷。面對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程度不深、社會治理難度較大等現實難題,長江云根據當地情況,在積分系統內研發上線了“吊腳樓說事堂”板塊,涉及村民共同利益的事項,由村兩委在該板塊發起網上議事,還可以根據不同的事項設置參與人員范圍、議事方式等,村民們可以通過手機參與投票、討論、建議等。“吊腳樓說事堂”板塊的上線,突破了時間、空間限制,為村民提供平臺和載體,使民意得到及時充分表達,提高議事透明度,有效解決農村地區因居住分散、外出務工等多重因素導致的組織難、決策難等問題,把基層治理從“任務指令”轉變為“激勵引導”,村民從“要我參與”變成“我要參與”。
村民通過積分系統參與議事
長陽龍舟坪鎮鄭家榜村位于山清水秀的方山旅游景區,隨著旅游旺季到來,村里準備引進一個研學基地項目,項目落成后每年可接納2萬人研學培訓?,F在基地與周圍村民住宅之間的道路還需要整修完善,涉及13戶村民需要騰地籌錢,大家到底怎么想?愿不愿意出錢出力?村支書鄭金鵬在“吊腳樓說事堂”發布了這個事項,征集村民意見。起初他的心理也直打鼓,因為此前村里的幾個項目都是因為少數農戶不同意只能擱置。讓他沒想到的是,這次議題一發布,就引得村民們的熱烈討論,有的算經濟賬,看未來能增收多少;有的算人情賬,勸13戶村民為鄉親們的致富路添磚加瓦。效果比村干部上門做工作還要好,短短兩天時間,13戶村民全部投票支持,所有討論和投票過程都在“吊腳樓說事堂”一目了然,一旦敲定,馬上開工,沒有出現推諉扯皮和反悔的情況。
目前,長陽共同締造積分系統已經覆蓋了超70%農戶,所有數據同步并入宜昌社會治理一體化平臺,基于后臺大數據分析能力,實現對基層社會精準把脈、科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