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時事經緯 > 正文天津一大樓起火背后,惹火上身外墻保溫材料為何總“惹火上身”?專家解讀2023-08-23 10:07:44 來源: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消息,天津據中國消防救援局通報,大樓讀李佳琦直播翻車8月22日14時24分,起火天津消防救援總隊指揮中心接到報警:天津市南開區萬興街道南京路新天地大廈外墻起火。背后保溫接警后,外墻為何總隊立即調派23個消防站及南開、材料和平支隊全勤指揮部,總專共計284名消防救援人員、家解62輛消防車趕赴現場。惹火上身總隊全勤指揮部趕赴現場指揮作戰。天津 居住在附近的大樓讀居民溫女士告訴央廣網記者:“大廈于14時44分左右起火,我們爺爺發來冒黑煙的起火視頻,五分鐘后看到整棟樓全紅了。背后保溫” 14時27分,外墻為何轄區消防救援站及支隊全勤指揮部相繼到場,經了解,現場起火建筑為新天地大廈,該建筑為寫字樓,地上27層、地下2層,目前樓房外部保溫層明火已撲滅。截至16時10分,李佳琦直播翻車未發現被困人員和人員傷亡情況。 根據視頻能明顯看出,出事的建筑外墻被引燃,導致火勢蔓延,消防在通報中也明確指出“樓房外部保溫層明火”,建筑外墻保溫材料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近年來,由保溫材料引起的高層建筑物火災,或因火災而導致保溫材料著火的案例日益增多。外墻保溫為何屢屢闖禍,成為人們共同的疑問。 建筑外墻保溫材料起火事故頻發 高樓保溫層致火勢迅速蔓延事件多發,2010年11月15日14時,上海膠州路一高層公寓發生火災,短短四分鐘,大火迅速蔓延整座大樓,這場火災導致58人遇難,70多人受傷,經濟損失達數億元?;馂陌l生時,這座公寓外立面上大量易燃的保溫材料,正是造成火災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4年4月21日11點,大連市沙河口區,億達杰特高層住宅樓起火,火勢迅速蔓延,大面積燃燒。有現場目擊者稱,起火點在公寓5、6層的空調外掛機附近,火勢沿著公寓外墻保溫材料迅速蔓延,現場濃煙滾滾,樓體南側3層至34層外墻基本被燒毀。 2017年6月14日,倫敦格倫菲爾高層公寓起火,導致70多人死亡。消防專家發現,火災起因是大樓4層一戶人家的冰箱塑料部分起火,火勢經由大樓外層和保溫層迅速蔓延,在半小時內從4層燒到頂層,大火連續燃燒十幾個小時才全部熄滅?;馂氖芎φ吆陀鲭y者家屬的代理律師表示,正是大樓外層和保溫層使用的易燃材料,把一場本來可以控制的火災變成了“致命地獄”。 2021年3月9日11時許, 石家莊市長安區建設南大街29號眾鑫大廈發生火災。經調查,起火點為大廈東南側五樓外部平臺西南角,起火原因為未熄滅的煙蒂等引燃平臺西南角的紙質包裝物、樹葉等可燃物,進而引燃大廈外墻保溫材料和鋁塑板造成火災。 2021年8月27日16時許,遼寧省大連市凱旋國際大廈發生火災,火情迅速蔓延至外墻,現場濃煙沖天。所幸,此次火災未造成人員傷亡。經調查,起火部位為凱旋國際大廈B座19樓一住戶,起火原因初步確定為電器故障引發火災,火勢在突破窗口后引燃B座外幕墻鋁塑板和保溫材料,造成火勢蔓延擴大。 高層建筑外層保溫材料著火難撲救 由保溫材料引起的火災或因火災而導致保溫材料著火的案例日益增多,外保溫材料的燃燒特性和施工工藝導致了該材料發生火災時撲救難度大,特別是高層建筑的外墻保溫材料著火后更難撲救,主要有以下幾點困難: ①燃燒猛烈,蔓延迅速: 采用易燃、可燃材料作為外保溫材料,若不經過阻燃處理,極易形成立體火災。例如上海靜安區膠州路教師公寓火災,著火后,在建筑外立面迅速燃燒,同時受高空風力及火場小氣候等綜合因素的影響,通過燃燒、熱輻射和飛火,使得火災蔓延迅速,僅6分鐘左右,濃煙烈火將整幢大樓籠罩。 ②發煙發熱量大,產生有毒氣體: 以有機材料為材質的保溫材料中含有大量的不飽和基,屬于化學反應性極高的化合物,燃燒時發熱量和發煙量都很大。 ③燃燒隱匿,難以察覺: 保溫材料往往填充在夾層,由于封閉性較好,當被引燃時,在氧濃度較低情況下,初期一般為陰燃,從外部難以發現,且有機保溫材料發煙量大,救援人員難以在第一時間找到著火點實施進攻,等發現明火時,火勢迅速蔓延錯過最佳救援時機,難以控制。 ④作業面小,供水困難: 高層建筑外墻保溫材料猛烈燃燒時,通常不具備人員內攻作業條件,靠高噴消防車射水作業面積通常較小,供水強度難以在短時間內控制火勢。且在火災發生的初期階段,自動噴淋、室內消火栓等固定消防設施的防護區域在室內,無法自動啟動撲滅外墻火災。內攻滅火時,受空氣呼吸器使用時間等因素影響,救援難度大,滅火效率較低。 外墻保溫材料為何屢成“火災幫兇”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應用建筑外墻保溫材料,但直至2009年才正式出臺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防火性能方面的相關規定。上文提到的例子中,上海膠州路高層公寓建成于1998年,大連億達杰特高層住宅樓建成于2008年,石家莊眾鑫大廈建成于2003年,均是在2009年之前,當時我國在外墻保溫材料阻燃性方面,沒有統一強制的標準。 應急管理部專家胡安雄介紹,2009年之前,各地普遍采用極易燃燒的聚氨酯泡沫來作為保溫材料。時間久了,一些建筑的外墻保溫材料表面覆蓋的抹灰保護層出現開裂、脫落,易燃、可燃保溫材料外露。如遇火源極易燃燒,并會迅速擴大蔓延,在建筑外立面形成立體火災。 就目前的建筑外墻保溫材料應用而言,清華同衡市政規劃研究所副總規劃師、城市公共安全規劃研究所所長萬漢斌介紹,根據《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燒性能分級》(GB8624—2012),我國將建筑材料分為4個燃燒性能等級——A、B1、B2、B3,依次對應不燃、難燃、可燃、易燃材料(制品)。 GB50016-2014對保溫材料的使用要求 GB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18年修訂版)明確規定建筑的內、外保溫系統,宜采用燃燒性能為A級的保溫材料,不宜采用B2級保溫材料,嚴禁采用B3級保溫材料。 應急管理部發布的《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明確禁止使用易燃、可燃材料作為高層民用建筑外墻外保溫材料。 自2023年6月1日起實施的《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對建筑外保溫材料規定得更為細致,對除特定情況外的獨立建造的老年人照料設施、人員密集場所等,要求采用燃燒性能為A級的保溫材料或制品。 雖然現行標準提高,但存量建筑的外保溫材料火災風險猶存。對于之前建造的老建筑,拆除更換有一定的難度,可以進行改建、擴建工程,能更換的盡可能更換。對于難以更換的要加強管理,最大限度的控制住火源、電源,采取設置醒目標識、劃定安全區域、落實巡查看護和安全防范措施。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切勿讓違章施工成為火災“燃燒幫兇”。調查表明,建筑外墻保溫材料火災事故大部分發生在施工過程中。同濟大學上海防災救災研究所副所長韓新介紹:“相關統計資料表明,大概有25%的建筑外墻保溫火災都是在保溫材料堆放期間引發的,另外65%的火災是在保溫材料鋪設的過程中發生的?!痹谑┕み^程中,保溫材料可能處于現場碼放狀態,也可能處于施工上墻狀態。此時,若施工現場防火安全管理不到位,電焊、氣焊、氣割等動火作業存在違規操作,就極有可能引燃保溫材料。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季廣其指出,解決施工過程中的外保溫火災應從加強施工現場管理入手,應針對外保溫工程的施工建立防火安全規范,從保溫材料堆放、施工防火要點和成品保護等角度提出相應管理措施,嚴格避免外保溫和動火動焊的交叉作業。如果施工防火安全標準措施得當、執行到位,由施工過程中引起的火災將會逐漸減少。 新聞多一點: 高樓起火8個逃生提示 原標題:天津一大樓起火背后,外墻保溫材料為何頻頻“惹火上身”? 編輯:楊雁琳 責編:周尚斗 審核:馮飛
文章發布:2023-09-14